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地震亲历者影响的脑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坏性自然灾害过后,大部分幸存者都会受到一系列的情感障碍困扰,更甚者会发展成为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先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伤后应急障碍患者人群(临床病人),忽视了对另外大部分亲历者的关注(经历了灾难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PTSD症状)。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超过4600万人受到影响,可以预计在灾难发生多年后亲历者仍不能有效地抑制灾难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存在长期的认知与情感障碍,诸如梦魇,高度警觉以及情感麻木等。然而,截止到目前,很少有研究从一个发展的观点针对此次灾难对大脑的长期影响进行探索。另外,一直以来,我们团队针对汶川地震的亲历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亲历者的认知控制功能确实出现了异常,但这些异常表现均为阂上研究,针对阈下启动创伤信息探讨创伤经历对亲历者大脑影响的脑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作为技术手段,实验一通过启动阈下创伤刺激(地震图片和中性图片)比较亲身经历汶川地震与没有亲身经历的大学生之间,观察阈下呈现创伤经历相关信息时大脑激活模式及其变化特点;实验二进一步探索阂下地震相关信息的启动对创伤性事件亲历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即亲历者的情绪状态是如何影响自身完成认知控制任务的。从而揭示此类人群特有的认知控制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及其变化和发展特点,为帮助个体从心理阴影中成功走出来提供实验证据和理论指导。实验一的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幸存组在面对阈下地震相关信息时,右侧前扣带皮层(ACC)和内侧前额叶(MPFC)有显著激活,并且,在幸存组被试中,右侧ACC的激活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量表得分(PTSD-SS)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结果与之前创伤暴露发生在成年期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青少年的创伤暴露可能会对ACC/MPFC的功能,对创伤信息自上而下的调控和对随后的PTSD症状有一个相对独特,长期的影响。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涉及到认知控制(不一致减一致条件下)的脑区在幸存组和控制组都出现了显著激活,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有趣的是,幸存组比控制组在一致减不一致条件下,vACC,双侧海马旁回和双侧脑岛等脑区有显著的激活。另外,PPI结果发现在幸存组中,左侧海马旁回和vACC有显著增强的功能连接,在一致条件下,vACC的BOLD信号与BDI的得分之间有一个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说明了亲历者在认知资源充足的条件下,会自动受到负性情绪信息的干扰。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