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4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观察6年间其变化规律,为更好了解本地区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现状和病种变迁,加强临床工作中医生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了解,以此指导临床医生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及制定合理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并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及复发率。方法:本研究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532例,经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进入本研究的患者共计1510例,统计患者病因、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死率、检查方法等。建立完善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资料登记表并逐一记录,整理归纳各变量特征。并分析导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在6年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定义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中:1.本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前5位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性年龄明显小于女性(P<0.01),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患者的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以男性为主(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女性为主(P<0.05)。3.特征性临床表现以黑便为主。4.患者住院期间男性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本研究中糜烂性食管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原因(如血管性疾病、血液病、尿毒症等)的趋势卡方检验c2=45.749,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他原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9至2014年老年组发病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青年组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7.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青年组最高,其次为中年组,老年组最低(p<0.05);胃溃疡的发病率青年组最低(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发病率中年组最高(p<0.05);胃癌的发病率老年组最高(p<0.05)。8.在不同季节中,胃溃疡的发病率春季和冬季要低于夏季和秋季(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发病率冬季最高(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病率春季要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胃癌的发病率夏季最低(p<0.05)。结论:对以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为中心的周边区域6年间收治的15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分析表明:1.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2.十二指肠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者以男性为主,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者以以女性为主。3.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最主要出血病因是胃溃疡,青年组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4.春季、夏季和冬季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为最主要出血病因,秋季最主要出血病因为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