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微循环系统功能的特点,并探索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的常用的生化指标与微循环系统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旨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寻找机能状态诊断与分析的无创伤指标,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好的服务。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上海市赛艇、帆船、皮划艇、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共101人和未经系统训练的普通人20人。(2)测试安排:小周期训练结束,运动员调整0.5-1.0天后,安静、坐位状态,测试部位为右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3)测试指标:①微循环指标:经皮氧分压(tcpO2)、加热前和加热后两个阶段的血流灌注量(PU)、血细胞运动速度(V)、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等。②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睾酮(T)、皮质醇(C)、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A)、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和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p <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 <0.01表示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1)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的比较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加热前PU分别高于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组、帆船运动员组73.0%(p<0.05),133.3%(p<0.05),而赛艇运动员股四头肌加热后PU变化率低于帆船运动员333.9%(p<0.05)。皮划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加热后CMBC变化率最低,而加热后V变化率高于其余三种项目运动员。此外,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加热前V处于较低水平。与普通对照组相比,各项目运动员肱二头肌tcpO2均高于普通对照组,其中赛艇运动员与皮划艇运动员分别高于普通对照组13.7%(p<0.05),11.3%(p<0.05);皮划艇运动员股四头肌tcpO2高于普通对照组4.0%(p>0.05),其余三种项目运动员股四头肌tcpO2均低于普通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的比较健将级运动员肱二头肌加热后PU变化率、V变化率分别比二级运动员组高168.0%,118.1%;健将级运动员股四头肌加热后PU变化率、V变化率分别比二级运动员组,一级运动员组高223.0%,121.0%。健将级运动员肱二头肌、股四头肌tcpO2分别比一级运动员高2.2%、3.6%,比二级运动员高7.8%、7.8%。一级运动员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加热前PU分别比二级运动员组,健将级运动员组高26.9%、85.9%;一级运动员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加热前V分别比二级运动员组,健将级运动员组高20.3%、49.3%。二级运动员加热后PU变化率、V变化率最低,tcpO2最低。(3)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与生化指标的关系EDRF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肱二头肌tcpO2、股四头肌加热前PU较低,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0(p<0.05),-0.455(p<0.05);而SF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肱二头肌tcpO2较高,相关系数r=0.639(p<0.05);VEGF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股四头肌PU变化率较低,相关系数r=-0.319(p<0.05);EPI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肱二头肌CMBC变化率较高,相关系数r=0.327(p<0.05);T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肱二头肌加热前V较低,相关系数r=-0.393(p<0.05);C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肱二头肌加热前V、股四头肌加热前CMBC较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8(p<0.05),0.282(p<0.05);NA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肱二头肌V变化率较低,相关系数r=-0.478(p<0.05)。研究结论:(1)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各有特点。赛艇运动员加热前PU较高,但股四头肌PU储备能力较差,而帆船运动员股四头肌PU储备能力较好;皮划艇运动员肱二头肌CMBC储备能力较差,V储备能力较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血液流速较低。此外,各项目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液携氧能力高于普通对照组。(2)不同水平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各有特点。健将级运动员微血管PU、V储备能力较好,且血液携氧能力较好;一级运动员加热前PU、V较高;二级运动员PU、V储备能力差,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较差。(3)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分别与VEGF、EPI、T、C、NA、SF等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