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超精密加工领域,影响零件精度的重要因素是机床的主轴回转误差,研究超精密机床的主轴回转误差不仅可以用于评估主轴的回转特性、检测机床主轴的运行状态,并且可以预估机床在加工零件时的误差来源,还可以为加工误差的补偿提供数据来源。而慢刀伺服加工技术由于其具有工作行程大、可加工大型连续的复杂零件、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由曲面的加工。本文主要以美国摩尔450超精密车床为主,针对该车床的主轴回转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超精密加工领域,影响零件精度的重要因素是机床的主轴回转误差,研究超精密机床的主轴回转误差不仅可以用于评估主轴的回转特性、检测机床主轴的运行状态,并且可以预估机床在加工零件时的误差来源,还可以为加工误差的补偿提供数据来源。而慢刀伺服加工技术由于其具有工作行程大、可加工大型连续的复杂零件、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由曲面的加工。本文主要以美国摩尔450超精密车床为主,针对该车床的主轴回转误差进行相关研究,并且提出一种可行的在线测量方法。在实际的主轴测量中,通常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即通过测量安装在主轴上的标准元件(表面质量高的圆球或者圆柱),以标准元件作为测量基准。然而在这个测量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标准件的安装偏心误差及其圆度误差,因此需要采用误差分离的方法将主轴误差和圆度误差分离,常用的误差分离方法有反转法、多步法、三点法。考虑到在线测量的实现及机床的安装情况,本文以反转法作为误差分离的基础,将圆度误差分离出来后补偿回主轴的测量,从而实现主轴回转误差的在线测量,为了检验该方法的分离可行性,在Matlab上仿真模拟了反转法的误差提取过程。本文采用的标准件使用自身超精密车床进行二次加工后的圆柱体,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装偏心。针对反转法的原理,设计并搭建出主轴在线测量平台,主要功能是实现标准圆和传感器的180度反转,并且可以实时采集主轴的回转角度。该套测量夹具可以同时三个传感器的测量,并且为了调整测量位置而增加了微调结构。在经过温漂实验后,确保了夹具的稳定性,其刚度符合实验要求。经实验测量,不同转速下主轴回转误差的平衡位置也不同,且在同一转速下不同测量状态其平衡位置也不同,这进一步证实了主轴回转误差在线测量的必要性。在采用反转法测量后,先后得到两个工位的原始数据。经过傅里叶分析方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对比分离得到标准圆安装偏心误差,然后在反转法的误差分离算法下提取得到圆度误差和主轴误差。该圆度误差为标准圆的圆度误差,反映了被测工件的面形误差,该误差不随转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了更好的评估主轴误差在不同转速下的特性,在时域和频域下分析了几组转速下的主轴误差变化情况。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搭建出一套能够用以主轴回转误差在线测量的装置,该测量夹具依据反转法作为基础误差分离方法而设计,能够实现传感器和被测工件的180度反转安装。经测量和误差的提取,定性的分析了主轴回转误差随转速的变化情况,定量的评估了不同转速下的主轴同步误差和异步误差。
其他文献
纳米碳具有比表面积大、安全钝感、燃烧产物绿色无污染、与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及易改性等优点,在调节高能炸药、推进剂、铝热剂等含能材料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总结了纳米碳对含能材料的分解特性、感度、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的影响、以及其用于含能材料检测、吸附、降解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典型纳米碳,如纳米金刚石、富勒烯、纳米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含能材料改性中的作用机理,并指出纳米碳在含能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
在工业生产加工领域中,如何快速获得准确的三维形貌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乃至智能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应用中,基于条纹投影的光学三维面形测量技术最具有应用前景,拥有非接触、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以及易于实现自动化测量等优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命题是,如何准确快速地恢复运动物体的三维形貌。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这一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三维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物体的运动引入条纹相移,通过对物体图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集装箱运输早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手段。而随着各国港口群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也会给海运市场带来各种各样的集装箱运输问题。其中,由于全球区域间贸易发展失衡,港口群和承运公司空箱调运规划不足等因素导致的多数港口空集装箱过度积压,无法按时调运的问题正是目前海运集装箱市场面临的十分普遍且棘手的情况。而空集装箱的调运成本会对承运公司的运营带来相当的成本负担,这也会阻碍
X射线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无损检测和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面对传统成像技术无法实现弱吸收物质检测的问题时,X射线相衬成像顺势而生,其中,基于泰伯劳干涉仪的相衬成像方法实现了在常规光源上的成像,迈出了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一步。对于常规光源的光栅相衬成像技术,由于对光栅制作工艺的苛刻要求,三光栅成像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数据采集时间长而导致样品接受的
基于Talbot-Lau效应的光栅成像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X射线光栅成像技术。通过该方法,可得到物体内部的吸收信号、散射信号和相位信号。研究表明,相位信号可以有效的提高软组织探测的对比度,而散射信号可以极大的提高对物体内部颗粒或者空隙结构的探测灵敏度。因此,基于Talbot-Lau效应的X射线光栅成像技术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希望将该技术应用到临床检测当中。目前,上述吸收、散射、相位信号
物种的丰富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消退往往促进生态系统的灭亡,尤其对于物种相对稀少的红树林来说,监测其物种的类型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本研究响应新型遥感平台——无人机(Unmanned Ariel Vehicle,UAV)的快速发展,联系现阶段红树林物种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一物种的红树林通常形成卫星遥感影像无法识别的窄条或小斑块;研究专注
全变分(total variation,TV)模型在图像的每一点上都仅沿着垂直于图像梯度的方向扩散,即是沿着边缘方向扩散,而在梯度方向是不扩散的,从而解决了过度平滑的问题,也有效地保护了图像边缘的信息,因此该模型能较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细节。但对于图像的平坦区域,它的边缘方向实际上是不明显甚至是不存在的,此时沿着图像边缘方向扩散就会导致平坦区域的去噪能力不足,容易把平坦区域的噪声误当成图像边缘处理,
时下,传统能源的过度采伐与污染化滥用正以可见化的形式影响着全球生态与环境。发展新型的能源转化技术已是当下意义深远的任务。其中,燃料电池阴极端缓慢动力学氧还原反应(ORR),以及CO在催化剂表面的强吸附毒化阻碍着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设计新型高效,并具有长时间抗CO毒化性的电催化剂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目前商用氧还原催化剂为Pt/C颗粒,但纯铂颗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面临两个无法避免的短板。一是其在使
作为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镀层,要求同时满足低的接触电阻、高的耐腐蚀性能、高的膜基(不锈钢)结合力、一定的耐磨强度等要求。但目前所用的镀层性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导电陶瓷MAX相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从而兼具了金属的优良导电、导热性能以及陶瓷材料的耐高温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我们认为会是一种理想的金属双极板表面保护薄膜材料。常规的MAX相薄膜的研究重心在于薄膜的成相工艺、相结构等,直接针对燃料电池
目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在维持细胞膜电位和调节细胞兴奋性中起重要作用,Ito的异常是众多心肌兴奋性相关疾病的电生理基础。Kv4.2是啮齿类动物心肌Ito通道的核心α亚基,KChIP2是Kv4.2的关键调节亚基。目前已知KChIP2和通道在脂筏中的定位与交感兴奋所引起的Kv4.2的磷酸化均能影响Kv4.2在细胞膜上的稳定性,三者密切相关,但相互关联的分子机制却不明确,本课题旨在研究这其中作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