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LoWPAN中的RPL路由协议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LoWPAN是基于IEEE802.15.4的网络协议,其将IPv6协议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用于嵌入式设备和应用当中,但其采用的Route-over路由协议并不成熟,在数据报传输时延、路由度量标准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本文首先对6LoWPAN现有的Route-over和Mesh-under路由协议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现有RPL(IPv6 Routing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路由协议存在的数据报传输的过程中,每个中间节点都要进行分片和重组从而导致数据报的传输时延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IPv6数据报分片重组效率的策略,并给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及理论分析,该策略通过构建虚拟IP数据报文及转发映射,减少转发中的缓冲和延迟。  其次,通过Contiki软件平台对同一环境下的现有RPL分片重组方案和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对比现有的RPL算法,在保证节点能量消耗不增加的情况下,当节点数量分别为4,10及18时,所提出的优化算法的数据报端到端传输时延方面分别减少了14.23%,20.89%及21.68%。此外,该策略还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平台上得到了验证。并且,本文还通过搭建互联互通验证系统平台,对该优化策略在多节点网络环境中的路由、转发和网内外节点的端到端收发进行完整性测试,证明了该优化策略适合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之后,针对RPL路由度量标准单一的问题,结合预期传输次数和能量度量提出了一种采用多度量的目标函数改进方案,有效平衡各节点的能量消耗来延长节点的生存时间。通过Cooja仿真平台得出数据报的端到端时延约减少了12.72%。  最后,研究了一种非存储模式下的反应路由机制P2P-RPL,该机制在构建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基础上,通过“按需”选择临时根节点,缓解了根节点的压力及根节点附近拥塞的问题,并大大缩短了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路由跳数。通过在Cooja仿真平台上验证得出,路由跳数减小了28.2%。
其他文献
卫星导航系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多数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卫星导航系统本身固有的安全脆弱性,导航信号容易被敌方或犯罪分子利用来欺骗受害者接收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方便的获取有用的内容成为一项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本聚类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文本
2008年以来,光纤接入市场一改“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进入规模化建设阶段,然而FTTH(光纤到户)作为一种理想接入方式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PON(无源光网
本文介绍了用于提高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嵌入式手持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终端系统主要是为单兵或部队指挥官提供的便于携带、具有地图浏览、导航定位以及战场态势显示等
近年来,我国矿山安全形势严峻,而一些矿用安全设备在功能、体积、重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本文针对矿山应急救援设计了一种基于H.264和Davinci技术的多媒体处理器。该系统
在电力系统中,监控系统用于获取实时数据,以便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于未然。然而,开发平台、语言的差异性,使得实时数据难以被MIS、维护等部门所共享。Web服务所具备的语言独立性、跨平台、良好封装性、使用标准协议规范(XML、SOAP、WSDL、UDDI)的特点,为解决实时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电力系统实时监控的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过程。对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传感技术,它使用户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周围的世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随机布设、自组织、环境适应等特点,使其在军事、环境、医疗、家
随着各种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无线电干扰事件时有发生。各类监测站在对某些干扰信号进行监测时,由于受到边界、监测站难架设地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但是,GNSS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其定位精度会受观测到的可见星数目的影响,在一些场合下无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