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词汇化程度分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熟语的一种。惯用语的结构和语义具有鲜明的特点,又因其在形成的过程中携带了大量的文化因素,惯用语日益成为现代汉语中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惯用语作为研究和教学的重点。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节惯用语(主要是动宾式和偏正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词汇化程度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得到的结论探讨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引言及惯用语研究相关文献回顾。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和意义,同时对以往惯用语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包括惯用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研究),对惯用语研究中的一些常识类问题(惯用语概念的界定、惯用语的特点、惯用语与词、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的区别等)给予了解释和说明。第三章厘清了三音节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类型,三音节惯用语有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和述补式几种结构类型;分析了动宾式惯用语语法结构上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动宾式惯用语可以进行内嵌扩展、成分变换和语序移位;根据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等值程度对三音节惯用语的语义类型进行了区分;考察了惯用语的语义来源,惯用语的语义来源于隐喻这种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手段。第四章对三音节惯用语的词汇化程度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判断惯用语词汇化程度的标准以及语法结构和语音形式的不同对惯用语词汇化产生的影响。第五章根据前文得出的结论,阐释了惯用语的心理理解机制,惯用语的理解有可构造和不可构造两种观点,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即:注意惯用语范围和难度的选择、强调惯用语意义的理解和感知、强调语法结构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