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小分子探针2-(5-氟-2-戊基)-2-甲基丙二酸(18F-ML-10) PET/CT行细胞凋亡成像,观察经cyberknife (CK)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脑肿瘤的早期细胞凋亡代谢变化,初步判断颅脑肿瘤的PET凋亡显像情况、活体分子影像学的可行性及小分子探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于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颅脑肿瘤并预行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CK放疗)的病人,在病人知情并签订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本试验的病人筛选标准,选取入组病人并完善数据采集。所有入组病例在行CK放疗前和放疗后早期(48小时内)均行18F-ML-10 PET/CT凋亡显像,并观察CK放疗前后肿瘤摄取示踪剂的变化。采集术前颅脑肿瘤的容积、给药剂量。测量肿瘤的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肿瘤的平均CT值(G-HUmean),并测量颅脑前额部无病变和水肿区脑灰白质交界处(面积300mm2的区域)进行测定正常脑组织平均标准摄取值(N-SUVmean)和平均CT值(N-HUmean)。术后2-4个月MRI测量颅脑肿瘤CK放疗后的肿瘤容积。通过肿瘤的PET/CT分子影像和标准摄取值等参数以定性和半定量的数据评价颅脑肿瘤在CK治疗前后的早期凋亡变化和差异,观察患者注射小分子探针后的身体反应,并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注意患者的主诉和体征变化。结果:入组患者21人,其中2人脑转移瘤患者放弃复查。最终患者19人的20例肿瘤按纳入标准完成CK术前,术后的18F-ML-10PET/CT凋亡显像检查和头MRI复查及随访。视觉分析统计学显示:肿瘤经CK治疗后对示踪剂摄取比治疗前增加,影像学容易判断。与SUV变化对比,视觉分析的灵敏度为0.857。定量及半定量分析:在CK放疗前后凋亡显像给药剂量、G-Humean、N-SUVmean 及 N-Humean,P>0.05。而肿瘤容积、GTV-SUVmax、G-SUVmean、G/N-SUVmean,P<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8例转移瘤分为独立组,分析脑转移瘤同其他类肿瘤的标准摄取值之差等数据上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箱式图分析CK放疗治疗效果:三脑室肿瘤组>转移瘤组>海绵状血管瘤组>脑膜瘤组>其他。最大肿瘤标准摄取平均值之差(SUVmean差)最大的为海绵状血管瘤组。G-SUVmean差、G-SUVmax差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随访患者主诉及体征,未出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本临床试验全程,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不适,无任何药物毒性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1、采用18F-ML-10 PET/CT检查,细胞凋亡特异性显像明显,容易获得优质的影像学信息,视觉分析易辨认,有良好的区分度,解剖学定位准确。对肿瘤及其周边水肿的鉴别明确。解决了传统影像学评估的滞后效应,并对肿瘤的发生有预测性。2.18F-ML-10 PET/CT凋亡成像能早期预测CK的放疗疗效,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原则的确定。18F-ML-10用于人类活体进行细胞凋亡成像安全、可靠。3.CK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颅脑肿瘤在CK治疗得到有效控制。凋亡显像早期评估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损害无明显异常,CK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