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尔马契》叙事技巧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nhr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叙事学和小说修辞学的角度研究了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作者的声音和美学距离的控制。作者的声音或身分和美学距离是叙事学和小说修辞学比较关注的两个问题。叙事学注重叙述故事的方法,而小说修辞学则关注作者,人物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即美学距离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众所周知十九世纪对于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来说是辉煌的,它造就了一批卓越的小说家,如狄更斯,撒克里和简·奥斯丁,但是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的突出成就却很少有人超越。乔治·艾略特的成功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关键的是她高超的写作技巧。本文运用叙事学和小说修辞学的理论,对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本文的文献综述陈述了研究乔治·艾略特的叙事技巧的原因和重要性。第一章,依据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和小说叙事学中人称和人物视角在小说中的重要性的理论,而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显著特点就是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通过对乔治·艾略特对这一传统叙事技巧运用的分析和于其他视角的对比,指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最巧妙的运用。乔治艾略特在小说中的全知可以分为三类:时间,空间和人物心理的全知。通过这一视角,乔治·艾略特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时间,空间和人物之间,从而使读者从多角度更好的了解作品。作者通过这一视角巧妙的将作者的特权和沉默结合起来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第二章分别围绕作者的介入的两个方面:直接和间接评论入手。本章主要关注作者直接评论的三个方面:对人物的直接评论,格言和与读者的直接对话。乔治·艾略特通过这三个方面反复的出现在小说中,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作者的间接评论主要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达的。作者通过对这两方面的运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乃至整个人类。作者的声音在小说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行为使读者更增加了对小说中作者的身份的理解。第三章以小说修辞学中“美学距离”的理论为依据,对《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的情感距离和道德距离的控制加以分析。通过对距离的控制,作者和读者在情感和道德上产生了共鸣。乔治·艾略特通过不同的手段巧妙的控制读者与人物,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小说中的人物深得人心。结论部分总结上文所做的分析,得出结论乔治·艾略特具有的卓越的叙事技巧,她是现代小说叙述的先驱。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证券投资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谈起,指出"模拟股市"这一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帮助,并结合作者的实际授课经历,对开展"模拟股市"的意义"
他人印象形成过程是人的认知活动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人际意义和社会意义。他人印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等启动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他人印象形成的启
通过对辨证,辨症,辨病概念的深入分析,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相关观念比较,以及对中医诊断思维的剖析,指出中医学在具有自身完善的辨证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辨症、辨病的认识有别
齿轮传动由于受制造和安装误差、齿轮弹性变形及热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啮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击、振动和偏载,从而导致齿轮早期失效的概率增大。如果对轮齿齿向作适当
本研究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容貌吸引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人才测评中的结构化面试理论,采用实验研究法,模拟结构化的评分方法,探讨了应聘者的容貌吸引力和能力在考官评价
基于对地质体抽象化、三维可视化、TIN模型、布尔运算方法研究基础上,使用澳大利亚Micro-mine软件平台,建立个旧锡矿芦塘坝东矿区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地质体表面和地质体实体模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互联网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我们要利用好现代化的资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修辞学理论,结合行政公文的特征,对其修辞的功能、特点、原则、手段等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试图概括出行政公文修辞的基本规律。首先,文章
通过烘箱储存试验,以过氧化值(POV)为参考指标,研究了汉麻籽油在63、50、37、30、25、20℃下的氧化稳定性。采用油脂氧化酸败仪(Rancimat)法比较了汉麻籽油与其他油的氧化稳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期货市场规范化程度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功能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