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地区人们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历史文化街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特定的时间空间内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尽相同,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脱离任何一方都无法继续生存。研究传统工艺与其建筑空间的共生是热点话题,正是保护“非遗”与其建筑空间的好时机,总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应该保护两者共同发展的关系。老城区东西南隅是“洛阳宫灯制作工艺”发展的承载,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洛阳宫灯制作工艺”及其建筑空间的共生保护当中。“洛阳宫灯制作工艺”由于时代推移、经济发展正逐步走向衰落,本文保护的目的是将传统保护方式向文化方向转化,把两者当成一个整体,将工艺落脚于建筑空间更新保护之上,提出了适合本工艺与生存空间的共生保护措施,使这一传统工艺和建筑空间在未来发展当中有更加长远的道路。本文通过对非遗及其建筑空间的共生保护研究,调研了老城区东西南隅的建筑空间,了解到“洛阳宫灯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运用归纳分析法总结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保护更新中存在的不足,确立共生保护方案。将老城区东西南隅建筑空间环境结合“洛阳宫灯制作工艺”讨论两者之间的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保护关系,提出保护更新意见,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使这种流传千年的传统手工艺避免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加速灭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将共生保护策略深入人心,加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