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出现的多元、异质的文化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因其历史进步性、内容全面性和实践前沿性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作为由上而下的宏大叙事注定只有扎根于普通的个体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接地气”,从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目前为止,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相比而言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依据现有研究构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中国梦感知的逻辑分析框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二者在乡村社会场域中的现实面相及其相互关系,通过优化路径以促进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中国梦感知在村庄社会的良性互动。研究发现:(1)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一是农民社会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在整体上不均衡,认可较高,但理解、内化滞后。二是内部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理解差异显著。三是在某些价值指向上存在明显短板制约。(2)农民的中国梦感知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国家本质感知相对较低,村庄社会环境较好,传统文化仍然发挥作用,农民个人利益得到保障。(3)三个层面的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均与中国梦感知呈正向关系。同时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可、内化均对中国梦感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4)国家本质感知、村庄社会环境感知、农民个体利益感知均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建议通过路径的优化以强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中国梦感知之间的良性互动:(1)整体同步推进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教育;(2)优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强化其对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作用。(3)优化农民的中国梦感知,强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目标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