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青藏高原地区温度和降雨的时空格局,进而影响了寒区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和营养元素循环,特别是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产生影响,但其规律和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本研究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原位条件下进行模拟增减雨实验即:减雨90%、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CK)、增雨50%五个处理,并应用网袋分解法对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混合凋落物进行分解实验,旨在研究高寒草甸地上植物群落、凋落物分解、养分释放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规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期土壤表层含水量(0-10 cm)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在生长季末期,减雨90%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土壤紧实度显著升高。2.不同降雨处理对13种优势种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存在物种和器官上的差异。其中减雨90%显著降低了异叶米口袋的叶片长度,提高了矮嵩草营养枝高度;减雨50%显著提高了垂穗披碱草的营养枝高度,草玉梅的营养枝高度、叶片长度、每株平均开花数。3.当增减雨不超过50%,植物群落总丰富度(Richness)、多度(Abundance)、盖度(Coverage)、生物量(Biomass)、Simpson指数、Shannon-Winer指数没有显著变化。当减雨量达到90%,群落总生物量没有显著改变,但杂类草、豆科盖度显著低于CK,禾本科植物盖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CK。4.降雨改变对不同功能群凋落物初始半纤维素、纤维素、全磷(TP)、全氮(TN)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减雨30%下禾本科、杂类草和混合凋落物中TN的含量显著高于CK;增雨50%处理下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TP的含量显著高于CK。5.禾本科凋落物是分解最慢的类型,杂类草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含水量变化最敏感。莎草科和杂类草分别在减雨90%和增雨50%下残留率最低。降雨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存在时间段、凋落物类型的差异,其影响主要发生在凋落物分解实验的中后期。混合凋落物中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凋落物之间没有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6.凋落分解过程中质量残留率的变化呈现出先慢后快再变慢的趋势,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其主要受到凋落物分解时间、降雨变化、纤维素含量、C/N比的直接影响。减雨90%抑制了半纤维素、纤维素的分解和TC、TN、TP的释放。综上所述,降雨变化不仅改变了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物理环境,而且也影响了凋落物分解和分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其中,减雨90%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最大,在此处理下土壤表层含水量显著降低、地上植被群落数量特征明显改变,凋落物分解受到明显抑制。
其他文献
最近,一个曾被誉为"年轻的改革家"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因犯贪污受贿罪被绳之以法.循着李真步步升迁又迅速堕落的轨迹,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的领
现代世界新技术革命使科学研究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对新技术革命成果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促进了科学化,另一方面也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心理学家
从链霉素G0041-3菌株的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得到5个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对G0041-3c进行了理化性质测定和各种光谱分析,将其确定为具有蒽环类紫红霉素型结构的新成员.
目的探讨难控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甚至甲亢难以控制而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
叠合式拼装综合管廊具有工艺复杂、经济效益效益显著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管廊施工工艺,实现了管廊单元工厂化预制生产,现场模块化拼装施工;其中BIM技术在叠合式拼装综合管廊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断路器适用于未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使用。为了使用安全,GBl0963.1-2005标准提出了断路器需具有隔离功能的要求。介绍了该标准与老标准的不同之处及增加的主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风险控制需要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提供保障,降低企业潜在的不利因素。近年来,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
甘露糖受体作为参与免疫反应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病原体,递呈抗原和保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甘露糖受体参与包括感染性、免疫性以及肿瘤等临床诸多疾病的病理生
Prenflo气化属于粉煤气化技术,与Shell的粉煤气化技术相似,同属气流床气化工艺;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GCC)是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IGCC技术的起源,进展
光谱响应特性是太阳能电池的一项重要性能,但限于测量条件等一般无法精确测定。该文讨论了太阳能电池光谱响应的基本概念,回顾了以前的主要测量方法,介绍了两种新的可实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