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开发出一种利用PLA,HA-g-PLA,vancomycin为基础的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生物相容性,药物释放,成骨作用进行研究,选用动物模型,验证其在治疗骨髓炎伴骨缺损的效果,为骨髓炎感染并发的骨缺损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选取70只8周龄成熟Sprague-Dawley(250g-300g),雌雄不限。按照完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大鼠分为0号至6号组,每组10只。在大鼠左股骨中段造成6mm X2mm大小的缺损,0号组为对照组,不植入材料;1号材料组(PLA);2号材料组(PLA+8%vancomycin);3号材料组(PLA+15%vancomycin);4号材料组(PLA+HA-g-PLA10%);5号材料组(PLA+HA-g-PLA10%+8%vancomycin);6号材料组(PLA+HA-g-PLA10%+15%vancomycin)。术后2个月及4个月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以安乐死,并对缺损部位拍摄X线及制作病理切片,进行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观察,按照Lane影像学及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实验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0至6组模型影像学评分及组织学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多个样本中的多重比较用ANOVA进行分析,各实验组间及各个观察时间点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根据Lane-Sandhu影像学评分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植入周数与不同植骨方法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6.613 P=0.000;不同植入时间对X线评分有影响,各时间点X线评分有显著性的差异,F=45.543,P=0.000;植入不同材料对X线也有影响,同一时间各组评分有显著性的差异,F=35.572,P=0.000。统计结果说明5号组材料修复效果最好。根据Lane组织学评分结果,对对照组及材料组评分进行方差分析,F=2.472 P=0.027表明材料植入时间与不同材料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14.7 P=0.000不同植入材料对影像学评分有显著影响,同一时间各个分组之间有显著差异;F=12.812 P=0.000表明材料植入时间对影像学评分有显著影响。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第5组材料对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效果最好,与影像学评分结果一致。结论:1.PLA,HA-g-PLA,vancomycin电纺纤维材料能更好地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2.综合电纺材料在药物释放,骨修复作用、材料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结果,表明PLA,10%HA-g-PLA,8%vancomycin电纺纤维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