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坡工程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边坡失稳引起的滑坡、崩塌灾害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露天矿开采形成的坡体是一类典型的边坡工程问题,近年来露天矿边坡引起的岩土工程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是核心问题,准确地对边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能为边坡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井东煤矿工业广场西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在考察现场环境和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边坡隐患,对露天矿边坡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特征充分了解,并结合理论分析、数值试验、GIS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研究了边坡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现状及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工作内容:(1)边坡强度稳定性分析。依据边坡的倾向及走向、钻孔的布置情况,选取6个特征剖面,对其进行模型化,用SLIDE5.0软件建立计算模型;结合边坡工程岩样室内物理力学实验,采用正分析方法确定计算使用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简化简布法(Janbu Simplified)、简化毕肖普法(Bishop Simplified)、斯宾塞法(Spencer)、摩根斯坦-普拉斯法(Morgenstern-Price)四种方法作对比验证分析,计算所得稳定系数为0.955-1.099,不能满足工程要求。(2)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运用FLAC-3D建立边坡地质模型,模拟露天矿边坡的变形发展特征,分析井工开采对边坡变形的影响作用,在9#煤井采的影响下,边坡的中部和上部以沉陷变形为主,位移矢量指向下方采空区,边坡下部以向临空侧的变形为主,在上部及后方坡体的变形挤压作用下向露天采坑内变形;随着9#煤的继续回采推进,将对露天边坡的变形和受力产生更进一步的影响,使边坡在最大变形量值和受影响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增长。(3)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运用GIS建立边坡三维地质模型以及基础数据库,结合边坡的强度和变形稳定性分析,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选取坡度、高程、地质岩性、地下水、地质构造为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将边坡的定性特征转化为定量数据来表达,运用ArcGIS的ModelBuilder工具建立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等级区划模型,将研究区域稳定程度分为4个等级,得到边坡稳定性等级区划图;在分析稳定性等级后,结合边坡的工程地质图,运用GIS进一步对边坡的主要滑动方向、径流、裂缝缓冲区三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分析。(4)滑动力与位移耦合监测研究。制定了滑动力与位移耦合监测方案,滑动力监测采用集监测、预警、加固于一体的“滑坡灾害远程智能监测系统”;位移监测是依据FLAC-3D的变形分析以及GIS稳定性分区研究,结合边坡位移监测设计原则,建立位移监测网,采用徕卡全站仪,定期测量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对滑动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边坡实施监测加固后每个月的滑动力最大变化量均不超过20kN,证实了在井东露天矿边坡实施滑动力远程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同时,位移-时间曲线现阶段非常平稳,变化量很小,表明总体处于稳定状态。(5)GIS三维可视化综合分析。应用GIS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技术,研究了滑动力数据和位移数据可视化方法,将监测点数据采用距离反比法插值分析,实现监测区域数据可视化,将可视化结果与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叠加显示,监测数据实现了空间可视化表达,能够直观的掌握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状况,并起到监测预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