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经治肝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1-2018年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确诊肝癌并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射频消融、化疗栓塞、粒子植入术,根据肿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根据随访CEA有无升高,分为CEA升高组和CEA正常组,再根据治疗方法有无包含射频消融术,分为射频消融治疗组和非射频消融治疗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随诊时间、复发情况等。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u检验、卡方检验比较研究病例的病史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影响CEA的相关因素。通过COX生存回归分析CEA对肝癌预后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来评估CEA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肝癌治疗后监测中的效果。结果:在85例肝癌患者,66例CEA正常,19例CEA升高,CEA正常组患者的肝硬化比例及治疗后复发率均高于CEA升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肝病、CTP评分、治疗方法、手术次数、基础肿瘤个数、基础肿瘤大小方面,基础肿瘤标志物、基础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5例肝癌治疗后的患者中,有59例患者未出现CEA升高,占69.4%,7例患者出现一次性升高,占8.2%,19例患者出现两次以上升高,占22.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治疗后AFP、TBil、ALB、ALT、AST、Cr、PT、INR与CEA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COX回归分析证明CEA升高的患者肝癌复发风险较低。未复发的病人中,CEA正常组与CEA升高组在其他肿瘤、胃部癌前病变或肠息肉、肺小结节的发病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第3个月随诊的CEA值为指标,在5.2ng/ml(吸烟者为6.5ng/ml)的截断水平上,预测肝癌未复发的准确性为52.94%,敏感性为28.26%,特异性为82.05%,阳性预测值为65.00%,阴性预测值为49.23%。在35ng/ml的截断水平上,预测肝癌未复发的准确性为52.94%,敏感性为15.22%,特异性为97.44%,阳性预测值为87.50%,阴性预测值为49.35%。相比较之下,以术后第3个月随诊的AFP值为指标,在13.6ng/ml的截断水平上,预测肝癌复发的准确性为64.71%,敏感性为38.46%,特异性为32.61%,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62.50%。在50ng/ml的截断水平上,预测肝癌复发的准确性为60.00%,敏感性为25.64%,特异性为21.74%,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58.57%。结论:治疗前CEA、AFP、CA125、CA199、肿瘤大小、肝肾功能、治疗后AFP、肝肾功能、手术并发症、胃镜癌前病变不是影响射频消融后CEA升高的相关因素。射频消融术后CEA升高的患者复发风险较低。CEA作为特异性较高、阳性预测值较高的指标,因其阴性预测较低,故而敏感性、准确性均不高,在预测射频消融治疗后肝癌未复发的方面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在其他肝癌治疗方法的复发预测中没有显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