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凋亡和自体吞噬相关基因XIAP、bcl-2、mTOR、p-mTOR以及Beclin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1.将2001年4月~2006年6月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取其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各192例,按实验目的的设计制作成组织芯片,共两组。
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肝癌组织芯片中XIAP、bcl-2、mTOR、p-mTOR以及Beclin1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各基因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Log-rank法比较各基因阳性与阴性组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的差别。联合检测XIAP与bcl-2、Beclm1以评定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了解各个相关因素对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3.比较mTOR阳性病例中,服用rapamycin组与未服用rapamycin组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累积复发率的区别,初步评定mTOR与rapamycin疗效的关系。
结果:
1.XIAP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Beclin1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38);bcl-2、mTOR、p-mTOR在肿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2.在肿瘤组织中,XIAP阳性病例平均年龄大于阴性病例(P=0.036),XIAP阳性病例全部肿瘤直径总和大于阴性病例(P=0.029);bcl-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相关性;肝(腔)静脉无癌栓组mTOR阳性率显著高于有癌栓组(P=0.008),mTOR在TNMⅡ期病例中表达阳性率高于Ⅲ期病例(P=0.028);p-mTOR阳性病例平均年龄显著大于阴性病例(P=0.000);AFP>20μg/L病例中Beclinl阳性表达率低于AFP<20μg/L病例(P=0.012)。
3.XIAP阳性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21,P=0.003);阳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bcl-2阳性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虽低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mTOR、p-mTOR、Beclin1阳性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与复发率和阴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4.XIAP表达阳性同时Beclin1表达阴性的病例,其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余病例(P=0.010),1年、2年、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P=0.047,P=0.009);XIAP与bcl-2同时表达阳性病例的1年、2年、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非同时阳性病例(P=0.033,P=0.030),而复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我们还发现,XIAP与bcl-2同时表达阳性病例其镜下癌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同时阳性病例(P=0.009)。
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镜下癌栓、播散灶和XIAP是肝癌肝移植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播散灶、肿瘤边界、淋巴结播散、镜下癌栓和肿瘤最大直径是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6.mTOR阳性病例中,服用rapamycin病例其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高于未服用组病例,复发率低于未服用组病例,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1,P=0.100,P=0.106),但可以预见服用rapamycin病例预后较好的趋势。
结论:
1.细胞死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相关,XIAP是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
2.自体吞噬相关基因Beclin1可能在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3.肝细胞癌中mTOR的表达与肝癌肝移植术后rapamycin抗肿瘤效能可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