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把重点转向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国际技术扩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技术的冲击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路径。同时,通过教育的迅速扩展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因此目前研究中国人力资本和外来技术冲击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知识的溢出效应和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理论,以人力资本和外来技术冲击为研究对象构建两者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得出两者在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相互拉动作用,并利用该理论模型对中国人力资本和外来技术冲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对于外来技术的“吸收效应”和“门限效应”的存在。另外,首次利用宏观数据对中国的教育收益率进行动态估计,指出除了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制度等因素外,中国人力资本收益率的提高还源自外来技术冲击对“工资压缩效应”的抵消作用和对“代际压缩效应”的扭曲。
论文的结构及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章通过引入内生技术进步以及外来技术冲击构建模拟人力资本和技术冲击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发现二者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相互拉动的关系:一方面人力资本的积累会增强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外来技术冲击会促进国内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第三章分析人力资本和外来技术冲击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首先根据理论模型设计了评价二者相对重要性的测度指标,然后在对Becker模型改进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982-1998年期间,技术冲击的作用相对比较显著,而1999-2004年期间,人力资本的作用比较显著,由此证实了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对于外来技术的“吸收效应”和“门限效应”的存在。
第四章分析外来技术冲击对于人力资本的影响,采用宏观数据估计1982年至2004年中国的教育收益率。结果表明,这一时期的教育收益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发现与其它学者利用微观数据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最后,对导致中国教育收益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从模型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给出解释。指出除了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制度等因素外,中国人力资本收益率的提高还源自外来技术冲击对“工资压缩效应”的抵消作用和对“代际压缩效应”的扭曲。
本文的独立工作有:
1.综述国外关于人力资本和外来技术冲击的研究文献,将这些研究分为趋同/发散效应、吸收效应、门限效应和代际压缩效应四个方面进行评述。
2.将外来技术冲击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变量与人力资本纳入同一框架内构建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3.改进了Becker人力资本收益模型,并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方法和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对中国人力资本和外来技术冲击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4.首次提出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对教育收益率进行动态估计的简易方法。
5.首次从外来技术冲击的角度对我国人力资本收益率提高的原因做了模型和作用机制两方面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