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s)为肠道胞内菌,能引起胃肠炎、腹泻,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菌。抗生素常常成为控制沙门菌的首选,近几年沙门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不能有效的治疗沙门菌。疫苗接种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措施,本试验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靶基因,并对nmpC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研制减毒活疫苗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获得重组质粒pET-28a-nmpC,将其转化入表达菌株BL21经IPTG诱导,得到His-NmpC原核蛋白,经SDS-PAGE分析与Western blot验证,NmpC原核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对其免疫保护力及抗体水平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NmpC为包涵体表达且分子质量约为38kD,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NmpC原核蛋白可与His标签抗体和多抗血清特异性识别,说明NmpC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对小鼠免疫保护力达到70%,是一个很好的疫苗靶点。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将携带氯霉素敏感性的pKD3质粒对肠炎沙门菌基因组上的nmpC基因进行置换,通过PCR检测方法得出肠炎沙门菌nmpC基因缺失株(C50336ΔnmpC);通过回补质粒pBR322对C50336ΔnmpC进行回补构建,利用免疫NmpC蛋白的血清为一抗Western blot验证得到结果,成功构建出肠炎沙门菌(C50336)nmpC基因缺失株(C50336ΔnmpC)及回补株。对肠炎沙门菌野生型、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nmpC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的生长速率和生化特性无显著影响;nmpC基因参与调控肠炎沙门菌的运动能力、抗应激能力、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及合成成分,该基因缺失后的肠炎沙门菌的各项能力均会减弱。对耐药性、毒力及免疫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评估缺失株作为减毒苗的潜力。结果发现,缺失株对药物的耐药性都有所减少,毒力因子的含量有所降低,缺失株的致病力较野生型LD50升高了近20倍,毒力下降,免疫安全剂量缺失株对小鼠的保护率提高了20%,说明C50336ΔnmpC具有作为肠炎沙门菌减毒苗的潜力,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