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市场也取得巨大进步。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并且股市出现了较大波动的现象。周小川认为,资金进入股市同样能支持实体经济。关于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重新提出研究和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这一中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课题的。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情况,选取了相关数据保证了研究的时效性,分析了我国的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情况,旨在为货币当局制定与选取货币政策的时候提供可靠的根据。本文首先述评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及研究方法,为后文的研究提供借鉴。以此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理论方面,介绍了传导效应的理论,分析了股市对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实证方面,建立了SVAR模型与VAR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并不畅通。2.股市与GDP关系不紧密。虽然股票市场对GDP增长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效果甚微,只有实际余额效应的路径较为通畅,其他效应,如流动性效应、财富效应、信息不对称效应以及凯恩斯的利率效应等并不畅通。3.股市与货币政策能够相互影响。4.在我国,货币政策能够促进GDP增长。在我国货币中性的观点并不适用。5.我国股票市场与CPI之间也存在相互关系,股价的变动能够引起CPI的相应变动,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通胀的指示器。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要加快股票市场的建设和改革,提高其效率。我国应坚持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尝试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适时地转为长期利率,从而通过利率来调控投资与消费。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股票市场的因素,把股价纳入监测体系。关注股票市场的同时也应重视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