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桩基础己经成为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形式,桩基础在设计和施工中产生的负摩擦力也渐渐为人们所认识。国内外一些实测资料表明,桩基础在堆载作用下负摩擦力可能产生非常大的下拽荷载和沉降,其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对基础危害最大。鉴于负摩擦力对桩基础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桩基础的负摩擦力己经成为基础工程界的一个技术热点。本文对确定单桩负摩擦阻力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在设计阶段即考虑负摩擦阻力的必要性给予了论述。对单桩负摩擦阻力的产生原因、产生机理、建筑桩基规范中负摩擦阻力的确定方法、负摩擦阻力中性点位置的确定、以及对荷载传递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都进行了探讨。文中基于荷载传递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用双曲线模型来分析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方法。通过对大量单桩静载荷试验的反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到上海地区荷载传递函数参数的取值规律。研究发现,荷载传递函数参数符合正态分布,但其变异性比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变异性大,其中参数b的取值与桩侧极限摩阻力呈负相关。本文结合室内模型试验,通过不同的加载方式,研究有堆载与无堆载时单桩承载力特性的变化;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反分析,得到了堆载作用下荷载传递函数参数取值的变化规律。反分析的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比较好,荷载传递法仍然适用于负摩擦桩。文章还通过现场原位测试,研究单桩受力变形规律及荷载传递特性;对比有堆载与无堆载的情况,分析负摩擦力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堆载对于基桩会造成承载力下降、沉降增大等一系列不利影响,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浅层土体当中,对于深层土体影响不大,本次测试负摩阻力的影响深度为20m,中性点深度为9m。文中结合桩基荷载传递参数的统计规律,分析研究负摩擦桩荷载传递函数的各项参数取值,并与室内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吻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