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预测模型及风险评估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在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估计不同因素情况下MCI向AD进展风险,建立预测MCI人群AD累积发生率的竞争风险模型(Competing Risk Model,CRM),为延缓MCI认知功能减退直至AD提供科学思路。方法:2014-2015期间,对从“社区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模型研究”项目中筛选获得533名MCI患者进行2年随访研究。将新发生AD作为病例组,按性别和年龄组别成频数匹配,选择稳定型MCI患者为对照组,使用t检验分析AD与尿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生物指标的诊断价值;在考虑死亡这一竞争事件时,使用533名MCI患者的随访数据,采用竞争风险模型中的累积风险函数(Cumulative Incidence Function,CIF)估算不同影响因素情况下随访队列的AD累积发生率,AD发病的单因素分析选择Gary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运用部分分布比例风险模型(Sub-distribution Hazard Model,SHM)。并分别与传统生存分析法(Kaplan-Meier和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1)基线MCI老年患者共533例,2015年12月随访结束,累积发生AD病例93人(17.45%)。(2)AD病例组(93例)平均年龄为74.69±8.67岁,MCI对照组(93例)为72.43±8.45岁,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206,P=0.837);AD病例组尿AD7c-NTP值平均为(2.06±1.45)ng/ml,MCI对照组尿AD7c-NTP值平均为(1.08±0.61)ng/ml,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3.754,P=0.002);ROC曲线法确定临界值为1.54 ng/ml时,诊断AD发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5%和83.4%;血浆Aβ42和Aβ40的浓度水平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β42/Aβ40平均值分别为0.39±0.18和0.68±0.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87,P=0.011)。ROC曲线法确定Aβ42/Aβ40临界值为0.4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8%和69.8%;(3)CIF拟合MCI老年患者AD的累积发生率逐年升高,随访至6个月,发生率为3.19%,12个月时为7.07%,18个月时为12.40%,至24个月时,AD累积发生率为16.45%,Kaplan-Meier法则相对高估了AD的累积发生率。(4)经Gary检验发现,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痴呆家族史、体育锻炼、社会活动、读书看报、独居和尿AD7c-NTP浓度水平下,AD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HM分析得出:增龄(HR=2.31,95%CI:1.74-3.06),女性(HR=1.75,95%CI:1.19-2.58),患高血压(HR=1.96,95%CI:1.22-3.14),有痴呆家族史(HR=1.91,95%CI:1.74-3.06),尿AD7c-NTP浓度≥1.54ng/ml(HR=1.79,95%CI:0.94-2.42),会增加AD发生的风险,而高教育水平(HR=0.60,95%CI:1.01-3.62)、经常读书看报(HR=0.51,95%CI:0.39-0.67)则可能会降低MCI老年人AD转归的风险;结论:(1)60岁及以上的MCI老年患者可进展为AD,转归为AD的比例较高。(2)增龄、女性、患有高血压病史和痴呆家族史会增加MCI老年人发生AD的风险,而高文化水平、常读书看报则降低AD的发病风险。(3)尿AD7c-NTP浓度的检测可作为预测MCI进展为AD的生物学指标,暂未确认血浆Aβ42和Aβ40水平检测与AD转归的关系。(4)竞争风险模型在处理多结局事件的随访数据上,与传统生存分析法相比较,具备更合理准确的风险评估效果,可用于MCI转归分析中AD的累积发生率的预测研究,但要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还需要输入更为全面,可靠的有效因素,以及观察时间更长,观察人群更多的数据。
其他文献
背景:大部分磨牙事件的发生伴随着肢体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发生在磨牙事件之前。目的:将磨牙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肢体运动事件看成一个整体事件,来研究磨牙患者与整体事件相关的心率(HR)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9个磨牙患者,10个正常人进行睡眠监测。探索与磨牙和肢体运动整体事件相关的心率变化(心率增加的幅度、心率增加的持续时间,心率上升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速率、最大斜率),以及其与磨牙、肢体运动
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类半导体是两类优秀的电子受体材料,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类聚合物半导体成膜性好,易溶液处理,但其迁移率低,极大限制了它们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针对开发高迁移率的苝酰亚胺和萘酰亚胺类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展开工作,包括以下两部分。(1)高分子量、高迁移率的半全氟烷基修饰的苝酰亚胺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应用。通过半全氟烷基链修饰的溴代苝酰亚胺(Br-CFCH
果蔬汁发酵技术是21世纪蓬勃发展的一个产业,它能保留果蔬汁自身的营养成分,而且还赋予独特的发酵风味,果蔬汁发酵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历史上以“贡桔”而闻名中外的南丰蜜桔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含有较多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营养成分,但保藏期短、易霉变、腐烂以及后期加工方式单一等特点制约其发展,新型的蜜桔产品有待开发,本文以南丰蜜桔为研究对象,筛选适合蜜桔发酵的乳酸菌,应用乳酸菌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出一款
发酵豆乳是将豆类磨浆后接种乳酸菌,经发酵而赋予特殊风味的产品,它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调节肠胃功能等特点,同时发酵豆乳作为植物性乳源有利于克服乳糖不耐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发酵制品。为了开发出一款营养价值丰富、无豆腥味的乳酸菌发酵复合豆乳,本研究从实验室菌种库中筛选出适合豆乳发酵的益生乳酸菌,并对其生长特性、益生功能、发酵工艺等进行研究。主要的结论如下:(1)菌株的筛选及鉴定。从实验室菌种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调控干扰素诱导蛋白(The 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NEDD8 ultimate buster 1,NUB1L)的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1.检测STAT1在肝癌细胞HCCLM3、SMMC-7721、Hu
目的:NUB1L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且抵抗肿瘤细胞的凋亡。但是,NUB1L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功能和被调控机制尚不清楚。TNF-α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参与各类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TNF-α在肿瘤中呈高表达趋势,并且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本文旨在探究炎症因子TNF-α与NUB1L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NUB1L的表达情况,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
背景:奥沙利铂(OXA)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理想化疗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奥沙利铂治疗肿瘤时会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众所周知,TLR4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但它在OXA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理仍不清楚。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OXA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TLR4基因敲除小鼠的影响。并研究TLR4抑制剂瑞沙托维(Resatorvid TAK-242)对减轻奥沙利铂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
背景:急性胰腺炎经早期积极治疗仍约有20%形成坏死性胰腺炎,其中1/3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据现有报道其死亡率至30%。由此表明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继发感染在其死亡率和严重程度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明确其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是临床有效治疗从而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近十年来国内外众多
研究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国际癌症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类致癌原。因此有效根除H.pylori对防治上述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
研究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病原体,定植于胃粘膜上皮表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ylori是癌症相关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人群中H.pylori感染率达到50%-70%,大多数H.pylori感染者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消化性溃疡,其中仅有约1%的将发展为胃癌。导致H.pylori感染后结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