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取代金属基复合材料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最重要、用量最大的复合材料品种之一。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为老化损坏而产生微裂纹,若这些微裂纹不及时修复,材料性能会逐步下降甚至报废。如何使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自修复功能,大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安全性是一项前沿性研究课题。自修复微胶囊埋置技术是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自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自修复微胶囊的合成工艺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双环戊二烯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自修复微胶囊。通过探讨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乳化转速、酸化时间、芯壁比、终点pH值和助剂NaCl的用量等反应参数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微胶囊的最佳工艺路线。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热重分析仪(TGA)等分析仪器对微胶囊的形态、粒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用量为芯材的5.0%,乳化转速为6000r/min,酸化时间为90min,终点pH值为3.0,芯壁比为1:1时所制得的微胶囊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均匀,热稳定性较好;助剂NaCl的加入使得微胶囊的包封率有较大的提高,加入质量分数为4.0%的NaCl水溶液时,微胶囊的包封率达到89.2%,比未加NaCl的升高了16.2%。同时,本文对掺入自修复微胶囊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此材料进行了撕裂实验,考察了微胶囊及催化剂的用量对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自修复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入自修复微胶囊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效率随微胶囊及催化剂的用量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当微胶囊的用量为基体材料重量的2.0%,GrubbsⅡ用量为0.05g时,材料的自修复效率最大,达到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