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线菌因其产生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和广谱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降解真菌细胞壁的多种酶和抗生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比较了不同温度、不同孢子激活剂、不同抑制剂、不同培养基等条件对分离土壤中放线菌的影响,以黄瓜枯萎病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cucumerinum)作为指示菌进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将土壤样品经100℃干热处理1h,并用0.05%的SDS稀释后,分别涂布于含有1μg/ml青霉素的高氏一号琼脂、淀粉琼脂、腐植酸—维生素琼脂(HVG)组合培养基上,能有效分离到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放线菌。
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保护地、河流、盐碱地、原始森林等生态条件下采集到土壤样品218份,利用优化后的分离方法共得到放线菌菌株486株。
通过对486株放线菌进行活性测定,发现对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oxysporumf.sp.cucumerinum)有抑制作用的菌株93株,对其中9株高效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细胞组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对其中4株进行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甘1菌株的16SrDNA序列与Streptomycesfradiae(弗氏链霉菌)相似性为99%,但其明胶不液化,基丝颜色表现为红色而气丝粉白色,这与已知S.fradiae菌株不同;T8-41的16SrDNA序列与S.viridochromogenes(绿产色链霉菌)相似性为99%,该菌株在ISP鉴定培养基上气丝表现为灰白色至浅褐色,这与S.viridochromogenes存在较大区别;高②-12的16SrDNA序列与Streptomycesanulatus(环状链霉菌)相似性为99%,其孢子丝基本无螺旋,而报道菌株有5~7螺旋,这是二者不同之处;HVG60的16SrDNA序列与Streptomycesargillaceus(泥质链霉菌)相似性为98%,该种国内未见报道。鉴定的4株拮抗放线菌中S.fradiae产生泰乐菌素(Tylosin)、脱碳糖泰乐菌素(Desmycosin)、大菌素(Macrosin)、雷洛菌素(Relomycin)已经工业化生产,S.viridochromogenes、S.viridochromogenes和S.argillaceus为国内首次报道新种,S.argillaceus在国际上还未见报道有抗丝状真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