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中国虽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弱。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和弥补创新活动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R&D资助政策,如通过直接资助或税收优惠来推动企业创新,然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并不意味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尽管受资助的企业往往会加大创新投入,但由于研发失败可能无法形成相应的产出,最后导致宝贵的创新资源被严重浪费。近年来,“创新效率”一词被学者广泛使用,其反映的是企业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能同时考量要素投入和产出,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创新情况。那么,政府R&D资助中的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究竟有没有促进作用,资助效果会不会受到企业特征变量和外部环境变量等调节因素的影响,政府在进行资助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企业本身的不同特征和所处不同外部环境,这些都是本文需要厘清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将政府R&D资助细分为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首先深入探讨两者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同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和外部环境视角研究不同调节效应下政府R&D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假说。其次运用DEA基本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11-2016年创业板样本企业创新效率,分别评价企业的静态创新效率和动态创新效率,并探究企业创新效率的收敛特征。最后用实证检验理论假说的正确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从静态效率测算和评价上来看,创业板样本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在2011-2016年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同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在企业DEA有效性方面,非DEA有效的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投影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R&D支出冗余,同时非DEA有效企业的实际投入与目标投入差距过大,可改进的幅度较大;在规模收益方面,创业板样本企业在2011-2016年间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2)从动态效率测算和评价上来看,创业板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总体上呈现在波动中小幅度上升的态势;分行业而言,五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提升。(3)从创新效率的收敛特征上来看,创业板样本企业整体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同时各行业内部也存在条件β收敛,但并不是所有行业内部都存在σ收敛。(4)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都对企业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激励效果存在差异,对于创业板企业来讲,税收优惠的影响效果要大于政府直接资助。(5)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程度往往往受不同调节效应的影响。在企业异质性视角下,企业规模越大,政府直接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越大,相反,企业规模越小,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反而越大;企业成立时间越长,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越大。在外部环境视角下,相对于融资约束弱的企业,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对融资约束强的企业促进作用较大;要素市场扭曲会削弱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