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对流系统初始误差演变的热动力机制及风暴尺度集合预报试验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5月美国专门针对中尺度天气开展了科学研究计划-风暴尺度和中尺度集合预报试验,肯定了其发展前景。2007-2009美国几家科研院所又针对风暴尺度系统开展了集合预报春季试验。但目前风暴尺度集合预报仍在探索之中,还不能投入业务运行,主要是在构造中尺度集合预报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如何针对对流不稳定产生有效的扰动场是一个关键问题。而作为发展有针对性的扰动方法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扰动误差增长和传播的特征及其热动力机制是必要的。针对上述基本问题,本文进行了一系列集合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及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分析了初始扰动误差增长和传播的热动力机制,试验结果显示:湿对流系统对大气中快速增长误差增长和传播起主要作用,层结不稳定性和湿度对湿对流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流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作用和强可预报性时间限制,极小的初始扰动在短时间内仍可破坏预报技巧,表明了确定性预报的局限性。环境场不稳定度和风切变强度显著地影响风暴发展强度和移动路径,进而影响误差的增长速度及其分布结构。误差的传播主要通过声波和重力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对天气的影响较弱,而重力波可能激发新的不稳定中心。 (2)采用简单的Monte-Carlo法构造集合预报系统。各评分表明,总体而言集合预报要优于控制预报,但纯统计意义的Monte-Carlo法动力意义不足,导致集合成员发散速度偏慢,离散度偏低,因此对于风暴尺度系统而言,随机扰动法并非为理想的初值扰动方法。 (3)采用繁殖法比Monte Carlo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其增强了动力过程约束,保证了集合离散度增长速度。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强度的风暴而言,该集合技术均能够改善控制预报的技巧,改善效果优于随机扰动法,说明繁殖法在风暴尺度集合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基于实际计算资源有限性的考虑,采用简单的Monte Carlo法研究了集合成员数对预报技巧的影响等相关问题。结果表明,成员数达到13时,预报技巧趋于饱和,不同扰动变量饱和成员数略有差异。由于采用了最简单的扰动方法,因此此饱和成员数仅可能是一个上限。
其他文献
《念奴娇·赤壁怀古》篇末作者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神游”“笑我”“人生如梦”这些字眼,很容易让读者以为苏轼的思想是消极的。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加以探究,很多学生认为这表达了作者人生理想追求幻灭之后的消极思想。本文试从“江月”意象的内涵入手,探究剖析苏子蕴含于赤壁怀古的积极思想和人生态度。   中国文人有以酒祭奠的传统,来纪念先人,用这种仪式把庄重、尊崇、
期刊
多普勒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探测工具,在临近预报,特别是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降水区中的逆风区往往和降水中心区或强对流回波密切相关,对这
本文利用WRF模式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8日~9日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过程。本次暴雨过程有着非常好的水汽、热力、动力条件;西南涡在东移过程中,与东北冷涡相互作
本文对云迹风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及在台风预报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选取对我国影响非常大的两个台风个例:0509号台风“麦莎”和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采用的资料
本文首先利用1999年3月19~26日的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逐日地面资料和9种长波辐射方案,计算了表面温度、气温、比湿、海平面气压、总云量并引用了波罗的海观测资料与计算结果
本工作使用广西89个气象观测台站1961~2006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全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运用水汽通量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气象统计方法,对广西秋季异常干旱(降水)变化特
本文利用三维云模式和中尺度WRF模式对2005年7月的一次暴雨的降水强度进行了跨区域的人工影响,通过对强降水中心上游的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下游暴雨中心的强度,并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