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性和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必须要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巷道稳定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上行开采是实现矿井动力灾害防治和岩层稳定性控制最为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总结上行开采理论并应用于可行性判别,进而分析了影响上行开采的10个自然因素与4个开采因素以及各因素对上部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着重分析了以采高和层间距作为影响上行开采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从理论上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判据及控制对策。针对潘二矿西四采区近距离煤层群(3、4-1、5-2、6-1、7-1、8-1煤)煤系赋存及地质特点,应用相似材料模拟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等研究方法,获得了采场围岩位移、变形、破坏规律以及覆岩运移、应力演化特征,揭示了上行多煤层多次采动影响对位移、裂隙、应力场等多场演化的作用机理。受到上下煤层“压力拱”重合影响,压力拱边缘区域具有较单层煤应力集中程度更高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摸清多次采动影响上覆岩层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不同顺序多次开采条件下应力演化规律、采动高应力演化特征,获得了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应力演化的叠加及均化效应,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采场围岩变形破断规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上覆岩层运移特征等多场演化规律之间的耦合作用。煤层群上行及下行开采具有相似的应力演化规律,即应力随煤层一次开采后的“叠加”效应以及随着纵向上远离开采影响区域的应力“均化”效应,应力、裂隙场均具有局部缓慢积累到整体突变再到周期性变化直至最终稳定的演化过程,但上行较下行累积突变程度更为强烈,造成上覆岩层变形及破坏程度更高。研究上行开采技术,为煤层群上行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预测、评估及依据。有利于增加矿井产量,延长服务年限,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丰富上行开采的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