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落后的基础设施被认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提速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的供水、供电、通信、煤气、排水系统管线都采用直埋的方式敷设于地下,缺乏整体规划。同时,这些管线的安装、维护、更新需要频繁的开挖道路,从而导致相关交通堵塞、噪音问题以及对周边公用事业造成损害。在此背景之下综合管廊应运而生。BIM技术是建立在CAD技术基础上,可实现建筑工程设计三维建模的方式。它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数据、信息连接起来,并提供支持项目各方共同参与的协同平台,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等问题。我国的综合管廊建设以及BIM技术辅助施工都属于新事物,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其相关标准和规范仍在不断完善中,这可能会导致BIM技术应用地零散和盲目。但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推动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为了清楚的了解到BIM技术实际应用水平,为后期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从成熟度方面对综合管廊建设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着重对综合管廊建设中BIM技术的应用点以及BIM技术应用的成熟度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综合管廊建设中设计、施工、运维三个阶段来阐述BIM技术在其中的主要应用点。在管廊协同设计阶段,运用Revit、Fuzor、Civil 3D、Navisworks、鸿业综合管廊等软件,完成BIM协同设计建模,有利于不同专业间的交叉设计与信息传递。在管廊精细化施工阶段,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材料、工期等相关信息,通过碰撞检查、虚拟漫游、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等BIM软件功能的实现,帮助合理安排各分部分项工程,排除隐患避免耽误工期。在管廊智慧化运维阶段,通过构建基于BIM的综合管廊运维平台,集成各组成系统,实现可视化管理,满足监控与报警、应急处理和日常维护管理的需要。然后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构建了综合管廊建设中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与排序,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再结合CMM理论对实际中成熟度等级进行定义和划分,代入指标体系与模型中进行计算,最终确定成熟度等级。最后建立了综合管廊建设中BIM应用成熟度评价模型,对当前项目BIM应用成熟度等级进行评估,得到实际BIM应用情况并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为后续相关工程建设中BIM应提供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