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商业性银行逐步裁撤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增加城市地区的市场布局,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供给严重滞后于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河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其农业金融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为此,地方政府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各种市场力量进入农村地区,积极支持我省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逐步形成了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和谐共生的金融市场竞合局面。而作为农村地区新型金融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小额信贷,也在河南全省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农村小微型企业、农业生产大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河南省“三农”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自1994年开展农村小额信贷工作以来,河南省形成了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国邮储河南省分行、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等在内的传统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非政府组织(NG0)等在内的新型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元化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主体,满足了不同类型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资金借贷需求,推动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近年来,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尤为迅速,其信贷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河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规模正在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增长。农地经营权抵押等措施也逐步降低了信贷借款难度,同时建立起了包括间接补偿和直接补偿的较为完善的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针对小额信贷的行业监管也逐步迈入正规。与此同时,河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其一,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主体发展不均衡,以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为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不足;其二,农村小额信贷供需结构不匹配;其三,相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言,农村小额信贷总量发展依然不足;其四,农村小额信贷经营风险依然较大;其五,农村小额信贷行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基于此,本文借鉴分析了国内外小额信贷发展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河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