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合并血小板减少与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初治SLE患者和21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初治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进一步分析伴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血小板计数为(54.1±28.8)×109/L,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血小板计数为(198.8±47.5)×109/L,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SLE患者的初诊病程为1.49±1.77月,显著短于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SLE患者的3.14±2.59月(P=0.01),雷诺现象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SLE组明显增高,两组分别为57.1%和28.6%(P=0.03)。两组患者在发热、皮疹、关节炎及光敏感等临床症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伴发肺间质改变、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神经精神狼疮及脾脏肿大等方面,两组患者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在实验室资料方面,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SLE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4.62±4.81(mg/L),显著高于未合并组的1.89±1.21(mg/L)(P<0.05)。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SLE患者抗ACL抗体阳性率为61.9%(13/21),显著高于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44.4%(12/35)(P<0.05)。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SLE患者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71.4%(15/21),显著高于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20%(7/35)(P<0.01)。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SLE患者抗Sm抗体阳性率为42.9%(16/21),显著高于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17.1%(6/35),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与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相比,合并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在起病、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及纤溶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诸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