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大鼠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异位模型大鼠的异位内膜形态学、病理学的影响,以及对细胞迁移的干预,骨桥蛋白(OPN)和钙调节蛋白Annexin2表达干预的影响,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EMs的可能机制,论述“血不利则为水”在EMs中发生的机制。 方法:1.造模:选用8周龄的雌性SD大鼠135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HE染色,建立大鼠动情周期档案。选用有连续两个以上且规律的动情周期大鼠123只,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的108只在动情期进行自体移植法进行造模手术(假手术组16只大鼠只将左侧子宫切除后丢弃,成为单角子宫样模型),术后进行常规消毒以预防感染,并同时给予苯甲酸雌二醇促进异位内膜更好的生长。于造模4周后,再次开腹观察异位内膜生长情况。2.分组给药: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散结镇痛胶囊组。3.指标检测:连续给予药物治疗4周后,选择在大鼠动情期处理动物并观察异位内膜形态学、病理学变化以及OPN、Annexin2的表达情况。 结果:1.组织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均呈明显增生状态,有较多的腺体且腺腔增大,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或立方状,血管密集,但异位内膜更显著。用药后的各组异位、在位内膜组织腺体有萎缩趋势,呈现低柱状,且数量有所减少,血管分布也较稀疏。其中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和丹莪妇康煎膏组最为明显。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其他组的OPN蛋白和Annexin2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模型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与模型组对比,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的OPN,Annexin2蛋白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本研究通过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异位灶模型,成模率达81.52%,且在异位内膜成膜的形态学中符合标准。2.通过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的在位、异位内膜与其余用药各组的在位、异位内膜,发现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的异位病灶明显缩小,有个别大鼠移植物消失,仅观察到颜色较深的痕迹,周边有残余的缝合线,与周围组织仅呈膜性粘连,较易分离;其余各用药组异位病灶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但程度较小,不如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明显,且盆腔粘连严重,分离较困难。3.桂枝茯苓胶囊治疗EM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OPN、Annexin2在EMs中的高表达,从而抑制内膜细胞的迁移,即侵袭及黏附,诱导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进而对EMs起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