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既是资本所有者的代言人,又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双层身份和双重职责使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枢纽位置,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公司治理的文献大都表明: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对于投资者保护的法规与政策还很不完善,说明了外部控制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这种内部控制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董事会才是有效的?传统对董事会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董事会的组成、独立性与经营者的关系等方面。本文主要是从董事会成员组成结构的角度,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董事会类型与公司业绩关系进行研究。文中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其次,对公司治理结构下董事会治理和业绩评价理论进行研究。接下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最后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364家公司的2005年年度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对董事会类型与业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董事会类型按照成员组成性质分类,包括股东型董事会、经理型董事会、专家型董事会三种,业绩变量则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指标。通过EVIEWS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利用所得数据和设计的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及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发现股东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一定范围内股东董事在董事会人数中所占比重越大,企业绩效越好。经理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内部董事有可能占据了董事会的绝大部分席位,所以董事会仍然非常有可能控制在总经理为首的管理阶层手中,从而影响了公司经营绩效。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看,公司绩效指标随独立董事比例提高而增加,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专家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看,二者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微弱的证据表明独立董事可以提高企业绩效。本文最后总结前面的研究结果,对我国董事会制度的健全和成员的构成提出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