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或Arndt支气管阻塞器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在左胸径路胸科手术中,应用R-DLT与ArndtBB进行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峰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方法:   36例行左胸径路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例,分别应用R-DLT和ArndtBB行单肺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肺叶塌陷程度、气道压峰值、胸肺顺应性、SpO2、EtCO2、FiO2等呼吸指标。   结果:   在单肺通气状态下,DLT组的气道压峰值显著高于BB组,而动态顺应性值在DLT组低于BB组;在DLT组中有5例患者因FiO2为50时无法使SpO2维持在90以上,而需增加FiO2,并且气道压均高于组内平均值。在BB组中无此类患者(即在BB组中所有患者在FiO2为50时SpO2均可维持在90以上)。DLT组排除上述5例患者后,气道压峰值、动态顺应性与BB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经左胸径路胸科手术中,应用R-DLT和ArndtBB进行单肺通气时,R-DUT组气道压峰值平均值高于ArndtBB组,原因可能是R-DLT组中存在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被阻塞的病例。在这种情况下吸入气将只进入右肺中下叶,而不是右侧全肺,所以造成肺泡过度充盈,弹性阻力增大。两种单肺通气装置虽然因内径不同而对气流阻力具有差异,但是以常规通气频率进行容量控制通气时其对气道压峰值影响并不具有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多处提到“哀牢”:“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壶,居于牢山。” (2848页)“哀牢人皆穿鼻儋耳。”(2849页) (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