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包覆球燃料颗粒检测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覆燃料颗粒是核燃料球中最小单元,由UO2燃料核芯和其外面的碳化硅和热解碳包覆层所组成,每个颗粒的直径仅1mm左右,而包覆层的各层厚度关乎着未来核反应堆运行的效率和安全,因此精确测量每一批次包覆颗粒包覆层的各层厚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对包覆球燃料颗粒测厚前,需要在图像中识别且定位出可测包覆颗粒。因此对基于视觉的该包覆燃料颗粒自动定位与检测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选题源自企业科研项目,基于机器视觉高效率、高客观性、非接触等特点,设计了包覆燃料颗粒的成像方案,对金相片进行成像;重点对比了多种目标检测算法对可测包覆球颗粒检测效果。为了实现更好的检测效果,本文还提出了改进的Faster R-CNN,实现了对可测包覆球燃料颗粒的实时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有:(1)根据包覆球颗粒检测项目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的预处理,以实现包覆颗粒与背景分隔;然后通过标记连通域,获取图像中包覆颗粒的圆心,并以圆心为基点实现候选区域的提取;最后根据各候选区域的灰度直方图信息实现可测颗粒的检测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目标检测模型可实现对包覆球燃料颗粒定位,且定位精度较高。(2)针对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检测的鲁棒性以及效率表现较差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包覆球颗粒检测模型。深度学习算法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获取更高层的特征信息,从而提高检测模型的鲁棒性。因此,采用了R-CNN、Faster R-CNN、YOLO-V3和SSD四种经典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框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算法在各个性能评价指标上都优于传统目标检测算法,且在四种经典深度学习框架中Faster R-CNN算法更符合包覆球颗粒检测项目要求。(3)为了进一步提高Faster R-CNN算法的检测性能,本文还根据包覆球颗粒检测项目的特点提出了三种改进改进策略。迁移学习的方法可加快训练模型时收敛速度;卷积神经网络也根据超像素的工业图片所调整;候选框的大小也根据包覆球标定框的大小重新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检测算法与原Faster R-CNN算法相比,Mean Io U提高了0.014,检测效率提高了30.2%。
其他文献
路径跟踪作为无人驾驶汽车决策规划的重要模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路径跟踪不仅要求能够准确追踪参考路径,还要求对跟踪过程中的速度进行控制。本文主要针对无人车决策规划中的路径跟踪纵向速度控制算法和横向转角控制算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行车时车速自动调整问题,根据其影响因素多且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速度规划控制器,以实现根据道路曲率、横向跟踪误差以及路面附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上要求材料在保证刚度的同时也要保证轻便性。复合材料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是,轻薄的复合结构在施加激励时,尤其是当激励的频率接近复合材料板或乘客舱空腔的固有频率时,容易发生剧烈振动并将噪声传递到乘客舱,对乘客造成影响。因此,对周期性复合材料声固耦合系统(periodical composite structural-acoustic syst
航空航天领域大量采用轻质高强度铝合金来实现轻量化设计,因此飞机机体上有许多零部件的原材料是铝合金。为了保证飞机油箱与各管路之间的焊接质量和强度,设计师首先会在箱体上加工一个翻边件出来,其中油箱管路之间的一些精细结构需要对小尺寸圆孔成形翻边件,这给加工制造出了难题。传统翻边技术应用到小尺寸圆孔翻边时往往会造成端部出现破裂失效现象,而且成形工艺复杂且无法保证成形质量。而传统纯电磁翻边工艺针对小尺寸圆孔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具有可低成本、大面积制备、以及良好的机械柔性等特性,在柔性电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有机半导体的场效应晶体管是有机电子和柔性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之一,可用于制备柔性平板显示、柔性逻辑电路、有机存储设备、传感器等领域。然而对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半导体分子的无序排列和薄膜图案化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论文就此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模板的方法来制备有
科研人员、实践应用人员看到了人工智能领域蕴藏着新机遇与巨大挑战,引起了共同关注。图像问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话题,其中图像样式迁移和图像分割是图像问题的核心之一,它们也是计算机视觉范围内所研究的重点课题。大部分的图像是由目标主体和背景组成。目标主体是呈现给人们的重要信息;背景是某个情境,是衬托目标主体的重要因素。传统图像样式迁移方法是从一个图像中提取样式,然后将提取的所有样式应用于另一个图像中,形
随着物联网设备被广泛的使用在人体医疗数据的收集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对数据进行实时地采集和分析,并进行有效实时地诊断和反馈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当前,随着深度学习在心电领域的研究中被应用,使心电图的自动检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基于云平台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实时心电监测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可用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服务。其中,视频业务已经成为当前移动用户的主要业务。受限于当前的移动网络带宽,目前的视频业务主要以非实时性业务为主。实时性视频对无线网络的带宽要求较高,对于带宽有限的单一的无线网络,显然无法为用户提供低延时的实时性视频业务。即便是到下一代5G网络中,随着用户量的增大,无线网络也将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幸运
近年来,石化能源危机不断上演,不仅造成的环境污染令人类困扰,储量日益减少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目前,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发电量受到天气条件和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且储能系统成本较高。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而传统的镍镉电池以及镍氢电池无法满足大众对节能低耗、小巧轻便电子产品的追求,因此,储能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锂离子电池(LIBs)的开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频的需求不论在分辨率质量还是视频使用量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给视频编码的硬件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编码标准(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HEVC)的压缩效率比H.264提升35~40%,但其复杂度也比H.264增加了2~4倍。HEVC保留了复杂度较高的基于上下文的二进制算术编码(Context-based Adaptive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由于独特的化学多样性、可溶液法处理、可弯曲等优势被广泛研究。然而,传统有机薄膜晶体管存在低电流密度,较慢的操作速度,迁移率劣于无机材料等固有缺点。近年来,垂直有机晶体管(VOFET)架构被提出,旨在从结构角度克服传统结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性能限制。然而,目前VOFET的工艺尚不成熟,采用真空法工艺无法适应有机晶体管低成本大面积的要求,而采用溶液法工艺过于复杂,并且目前只能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