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徒雷登在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中,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个角色,他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毫无疑问的会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总结他的思想,需要对司徒雷登本身的经历和他个人的著作进行仔细的解读。
司徒雷登在中国出生,并且在中国生活长达几十年。他在成年后返回中国,最开始进行基督教传教工作,后来又从事教育事业,并创办了在当时非常有名的燕京大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这段时间中,司徒雷登在中国接触到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并与他们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也变得相当深刻。这些因素对他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便于分析,司徒雷登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可被划分为国民党与美国、中共与美国、民主党派与美国这三方面的关系。
1.出于对民主的追求和对蒋介石的感情,司徒雷登竭力支持国民政府,希望美国为其提供援助并促使其进行改革。在对蒋介石失望后,他又寻求其他能够改变国民党现状的方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司徒雷登对国民党重新产生了信心。
2.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司徒雷登毫不动摇的反对共产主义思想,而这并不影响他在特定时期选择与中共进行接触。司徒雷登最初的考虑是促使中共与国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在看到双方矛盾重重后,他选择通过宣传唤起普通人对西方民主的追求,以和平手段限制中共发展。在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司徒雷登希望美国承认中共在中国的统治,并借此使中共摆脱苏联的影响,但这一构想没有得到美国官方的认可。
3.中国的民主党派虽然很符合司徒雷登的想法,但向来力量比较弱小,无法对中国局势产生更多的影响。尽管司徒雷登希望民主党派能在调解国共争端中发挥作用,但他也对其能力表示怀疑。实际上,美国对于民主党派并没有寄予多少期望。
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司徒雷登考虑较多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普通人民的利益。但由于其缺乏外交的专业知识,他经常受到信仰、个人感情等其他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其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司徒雷登在中国出生,并且在中国生活长达几十年。他在成年后返回中国,最开始进行基督教传教工作,后来又从事教育事业,并创办了在当时非常有名的燕京大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这段时间中,司徒雷登在中国接触到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并与他们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也变得相当深刻。这些因素对他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便于分析,司徒雷登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可被划分为国民党与美国、中共与美国、民主党派与美国这三方面的关系。
1.出于对民主的追求和对蒋介石的感情,司徒雷登竭力支持国民政府,希望美国为其提供援助并促使其进行改革。在对蒋介石失望后,他又寻求其他能够改变国民党现状的方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司徒雷登对国民党重新产生了信心。
2.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司徒雷登毫不动摇的反对共产主义思想,而这并不影响他在特定时期选择与中共进行接触。司徒雷登最初的考虑是促使中共与国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在看到双方矛盾重重后,他选择通过宣传唤起普通人对西方民主的追求,以和平手段限制中共发展。在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司徒雷登希望美国承认中共在中国的统治,并借此使中共摆脱苏联的影响,但这一构想没有得到美国官方的认可。
3.中国的民主党派虽然很符合司徒雷登的想法,但向来力量比较弱小,无法对中国局势产生更多的影响。尽管司徒雷登希望民主党派能在调解国共争端中发挥作用,但他也对其能力表示怀疑。实际上,美国对于民主党派并没有寄予多少期望。
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司徒雷登考虑较多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普通人民的利益。但由于其缺乏外交的专业知识,他经常受到信仰、个人感情等其他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其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