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笔人物造型探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型能力是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能力。现在的中国画家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融合下,在学院教学的蓬勃发展下,一般都掌握着严格的造型能力。形做为东方的造型基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形神观是对形最为贴切的论述,因为形字里面有着一种传统的气息,有着更加宽泛的含义。意笔人物作为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分系统在体现形的概念上尤为明显,因此对形的重新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代意笔人物画中拘泥于形似或故意为之的变形凸现出人们对形的不敏感和对形把握尺度的偏差,所以要加强对于传统形的认识,把它作为一个基点,更加清晰透澈了解具有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造形,同时,在立足中国文化语境的基础上,主动地吸收外来艺术元素,创造出即符合传统文化又契合现代语境的中国意味的造形特点。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意笔人物画的造形问题,主要内容体现在前三章。在第一、二章是阐述传统的“形神论”,它是中国意笔人物画造形的前提基础,因为在当代文化环境下这个问题是所有艺术家所不能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形神这二个方面我们都是要兼顾的,既要从基础的形之象形入手,也就是严格的造形基础开始,也要在此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后旁涉客观对象的神以及艺术家主观的神,这二方面的神主宰和囊括了意笔人物造形的总体概念,也就是意象造形这个历久不衰的命题,那么其中的似不不似,意象造形的特点应该是我们把握的重点。但是传统的造形概念既有它的清晰的一面,也有它模糊的一面,笔墨当随时代,造形也应当跟上时代,造形应该注入新鲜的血液,来适应时代的需要。鉴于此,西方的造形理念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采用拿来主义同时又不泥古不化,在传统意象造形继承下形成新的意象人物造形特点。西方理性的造型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不谛是一味补药,必然和已经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造形中开花结果。最后一章分析了几位造形上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继往开来的创造精神,由此我们更应放开视野,吸收来自本民族和其它异邦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本文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而引起,所以结合理论采用了一些艺术家的随笔和在艺术上的感悟,希望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艺术道路上的突破。
其他文献
期刊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llitch Tchai-kovsky,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交响乐、歌剧、芭蕾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形式特征主要包括造型、线条、色彩与构图等方面,这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标志。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珍宝,用笔工整,刻画细致,色彩典雅,以独特的形式
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开创了欧洲小提琴创作的浪漫主义先河,其中,《第24首随想曲》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浪漫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以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