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水溶性植物残体分解物对表层土壤碳酸钙溶解和向下运移过程的影响。试验通过对北方有代表性的草本植物(紫花苜蓿、羊草、冷蒿)凋落物的微厌氧培养,获得不同分解阶段的水溶性分解物,再将这些分解物定量、定期地淋入到人工土柱表面,分层测定土柱剖面不同层次中土壤溶液的pH、Ca2+、K+和Cl-,通过不同处理间对比的方法,分析不同植被凋落物分解液对土壤中CaCO3转化与迁移的影响。
试验结果如下:1、植物残体分解液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为:所有处理在90天的淋洗过程中,pH值的大小为表层<中层<底层,但均小于土壤自身的pH值;随着淋洗的进行,各土层出现先降低再升高直至趋于平衡的总体趋势;前40天表层、中层、底层的差异约为0.2个pH单位,而后50天中层pH值升高,且中层和底层的pH值趋于一致。
2、植物残体分解液对土壤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为:各处理表层土壤中的钙离子浓度随着淋洗时间的增加,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的钙离子总量变化均以减少为主,减少量的关系为羊草>冷蒿>紫花苜蓿;Ca2+与K+符合一定的规律性。
3、各处理表层CO2分压均达到最小值的时间与各处理pH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当CO2分压的升高时,土壤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
4、冻融过程对土壤溶液中的钙离子浓度有较大影响,而对其他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影响较小。冰冻是促进钙积层产生的原因之一。
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分解液对土壤中碳酸盐的溶解平衡影响不同。在试验采取的三种植物中,羊草残体分解液对土壤中碳酸盐的溶解促进作用最强,而紫花苜蓿的作用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