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莉·勃朗特与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中前期世界文坛上出现的两位奇特的女作家,她们虽然出生于不同国度,成长环境和经历也不尽相同,但她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学作品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本文意图通过对两个艾米莉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思想渊源、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综合比较研究,阐释两人作品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上的相通,同时也展示她们作为两个独立个体的差异。
文献综述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艾米莉·勃朗特和艾米莉·狄金森两者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虽然目前对两个艾米莉的单独研究都做得细致而深入,但针对她们的比较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国内已经出现了两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相关论文,然而仍留下了大量研究空间可供开掘。
论文第一章分析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对两个艾米莉的性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两位母亲都没有完成母亲角色在女儿成长中的教育作用,使她们没能从母亲身上获得对女性和自身的正确认识。两位父亲都人格高尚、信仰虔诚、热心公务,他们爱好文学、兴趣广泛,但却独断专横、偏爱儿子,两个女儿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然而都对父亲怀有反抗情绪,她们不约而同地忽视传统道德、漠视宗教礼仪、孤僻自闭。两个艾米莉的兄妹关系都相当亲密,但这种对家庭内部成员交流的过分依赖却导致她们极度不适应陌生的环境,也不擅应付日常事务。两个艾米莉的老师都相当欣赏她们过人的才华,但却无法理解她们超前的思想。她们都难以在生活中寻到知己,也难以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恋人,最终只能退回精神世界,与自己为伴。
论文第二章清理了两个艾米莉在文学上的师承脉络对他们的创作产生的影响。两个艾米莉从小对宗教文学尤其是圣经文学耳濡目染,其语言和叙述方式深受其影响,不过她们都并不认同宗教道德权威。她们都汲取了哥特式风格的要素,将其神秘恐怖的形式与浪漫主义的激情内容结合在一起,深入地探究人性的非理性层面。她们的创作技巧都受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响,语言富于表现力,情节颇具戏剧性。她们对自然、自由、情感、个体价值的重视也反映出她们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精神的继承。
论文第三章在前两章论述的基础上,对两个艾米莉文学作品的精神气质进行比较研究。两个艾米莉的成长环境、文学师承上太多的共同点造就了她们性格的相似和作品的相似,她们的作品共同传达出了矛盾、孤独、偏执和反叛的精神气质。矛盾是两个艾米莉作品精神气质上的最大共同点,其核心矛盾是由于不认同社会所规定的女性身份而导致的自我身份角色问题。勃朗特对于自身的矛盾体现出惊人的决断力,她将矛盾的对立面分裂开来,选择其中一面并加以强化;而狄金森则表现得犹豫不决,总是在诸多身份之间不断摇摆。两个艾米莉作品中都流露出的孤独是由她们超越时代的智慧和意识所注定的,是一种天才的孤独。勃朗特和她的作品都给人一种不易亲近的感觉,她的孤独带有一种冷峻的气质;狄金森则渴望理解和交流,但高处不胜寒让她的孤独充满忧伤的气息。两个艾米莉都近乎偏执地坚持着自我价值。勃朗特的偏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加掩饰的、肆无忌惮的疯狂;而狄金森的偏执更多地体现为内心的执著,其言语和行为依然极有节制。两个艾米莉对心灵自由和尊严的重视使她们面对不公正的社会价值体系,都选择了反叛作为回应。勃朗特用遍布于作品中的摧毁一切的复仇力量直露地宣泄出她的不满与愤怒;而狄金森则采取更加温婉的语言,更加隐晦的方式传达出她对权威的蔑视。论文的结论总结了本篇论文的中心论点。两个艾米莉相同的时代背景、相似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相近的文学传统的继承使她们的作品气质呈现出奇特的一致性。她们性格心理的不同之处也造就了她们作品气质的差异,一个骄傲狂野,一个高洁优雅。两个艾米莉以超越时代的伟大心灵拒绝世俗的诱惑,坚守自身的价值,以莫大的勇气反叛权威,追求基于天性的自由,她们的作品都呈现出了一种女性特有的内在的勇敢无畏的力量,这使她们成为十九世纪前半期欧美文坛最出众的两位女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