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山地面积广阔,地形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加之处于季风气候,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泥石流灾害事故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其发生突然、历时短暂、破坏力强,使人们防不胜防,已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叶城—乌恰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以柴禾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成果,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柴禾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运动特征,最后对柴禾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简要分析了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区总体上属侵蚀剥蚀构造山地区,受断裂构造影响,岩体风化速度加快,松散坡积物结构被破坏,流域内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加之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份,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2)研究了柴禾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将柴禾沟流域分为清水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介绍了各区段的冲於特征。研究了柴禾沟泥石流灾害发生史,分析了泥石流发展阶段和易发程度,统计了柴禾沟物源种类和方量,设计了三种频率下的降雨强度参数,计算了P=2%时的泥石流动力特征值,并对堵河现象进行研究。(3)为了研究不同暴雨频率下泥石流暴发后的运动特征,采用Mass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三种暴雨状况下的泥石流泥深和流速,将模拟结果导入surfer中进行分析,验证了研究区存在2处泥石流堵溃点,建立了泥石流泥深、流速与时间的的关系曲线图。(4)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和研究区的地形图,选取了流域面积、24h最大降雨量、主沟长度、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松散物质储量、主沟平均比降、主沟弯曲系数、流域切割密度、泥沙补给段长度比等10个影响因子,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进行组合赋权得出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可拓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刘希林评价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致,得到柴禾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中度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