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阻稳定气穴形成与控制理论和试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减排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目前船舶排放高环保指标,可能对现行的船舶设计提出严峻的挑战,而船舶阻力是船舶节能、减排的源头问题,因为船舶阻力降低,需要的推力小,相应的主机功率消耗小,废气排放自然会减小。通过船型优化和降低船舶摩擦阻力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依靠这两种方法来提升船舶减阻率的空间已经很小。而气穴减阻,即向船舶底部充入气体,在船底形成稳定的气液边界层,有效减小船舶的湿表面积,从而明显地降低船舶的摩擦阻力,这种方法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运用FLUENT软件模拟出二维凹槽内气液分布情况。探讨网格划分对模拟气液边界层的形状的影响。并将粘流理论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研究FLUENT软件模拟气穴形状的有效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试验船模。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循环水槽中进行了稳定气穴形成和控制的试验研究。试验中探讨了八种凹槽结构方案和六种供气方式,针对每种方案探讨了减阻效果与气液边界层形状的关系。试验数据表明,供气后船模阻力明显减小,但不同情况下减阻率差异较大;稳定气穴的形成与船模航速、浮态、挡板位置、凹槽高度和断阶构型关系密切;合理设计凹槽,并保证气流量满足需求,可以形成稳定的气层;稳定气穴形成后,可以通过改变挡板位置和供气方式来实现对气穴形状的控制,而气流量、供气口尺寸以及吃水对气穴形状影响不大。研究也表明,用理论方法指导凹槽设计是可行的,本文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气穴减阻和气穴船建造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我国不同等级电压的输电线路上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防雷措施,来减少雷电对电网的破坏。然而我国的雷电流实测数据还不够准确,有碍于国家电网的防雷措施。为进一步分析雷击原因,因此十分有必要准确地采集雷电流波形。本文根据前人的科研成果,开发了一套10/350μs标准雷电流在线检测系统,来检测雷电流的波形、幅值、极性、雷击杆塔号及雷击时间等。首先根据IEC62305雷电防护和GB50057-2010国家标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