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对黄褐斑组织分型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颜面部位的对称性分布、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无自觉症状的淡褐色斑片为临床特征,又称“蝴蝶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黄褐斑的治疗目前尚无非常满意的方法,有文献报道,黄褐斑的治疗效果与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以往黄褐斑组织分型标准根据伍氏灯(320nm~400nm)检查分为4型即表皮型、真皮型、混合型和未定型,上述分型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且有无真皮型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且,既往组织分型采用Wood灯和病理活检,由于Wood灯仅仅是通过反映皮损的明暗度来划分型别,因而准确性、一致性较差;而组织病理虽然是金标准,但其为创伤性检查,患者依从性差。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技术的问世为黄褐斑的无创性组织分型提供了可能。CLSM技术是利用新一代反射模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理,在计算机辅助下,对皮肤病变部位进行扫描成像的新型诊断技术。它是非侵入性的,可对皮肤结构进行实时、动态扫描成像,图像以明暗程度显示出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从而对皮肤疾病辅助诊断。 目的:(1)探讨在体CLSM技术在黄褐斑组织分型中应用的可行性。(2)采用CLSM技术对黄褐斑患者皮损进行组织学分型。 方法:(1)应用CLSM技术对黄褐斑患者皮损进行分层扫描成像并取同处皮损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照。(2)应用CLSM技术对黄褐斑患者皮损进行分层扫描成像。 结果:(1)10例黄褐斑患者纳入研究,CLSM分型结果显示7例为表皮型,3例为混合型,其中2例为偏表皮混合型、1例为偏真皮混合型,上述结果与病理分型结果完全吻合。(2)200例黄褐斑患者纳入研究,CLSM分型结果显示143例(71.5%)为表皮型,57例(28.5%)为混合型,其中42例(21%)为偏表皮混合型、15例(7.5%)为偏真皮混合型。 结论:(1)CLSM技术可应用于黄褐斑的组织学分型。(2)根据黑色素颗粒沉积部位的不同,黄褐斑可分为表皮型、偏表皮混合型、偏真皮混合型,未发现传统标准中的真皮型。
其他文献
目的和背景: 化疗是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手段,虽然通过化疗或合并放疗可使约60%的霍奇金淋巴瘤和3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长期存活,但仍有40%-60%左右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经标准治疗4-6疗程
肌强直综合征(Myotonic myopathies,MM)是一组原发/继发离子通道蛋白(CL-/Na+/Ca2+/K+)结构/功能异常、骨骼肌细胞膜去极化紊乱、持续重复放电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临床表现为: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