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酸值玉米油精炼工艺的研究及玉米油回色因素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干全酒糟(DDGS)浸出的玉米毛油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工艺导致酸值过高,气味浓重,本文针对其浸出的玉米毛油进行精炼,主要研究了不同的精炼工艺对玉米油精炼过程中的精炼率、酸值、色泽、磷脂含量等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的玉米油精炼工艺。对影响精炼玉米油回色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为延缓精炼玉米油回色提供一定的参考。对DDGS浸出的高酸值玉米油的碱炼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油含量不同的玉米毛油均可将酸值降低至0.5mg/g以下,将磷脂含量降低至56.4mg/kg左右(含磷量2.1mg/kg);与玉米毛油直接碱炼(甘二酯含量3.70%)相比,甘二酯含量可达4.61%(甘二酯保留率为67.6%),精炼率也较高。不同碱炼程度所得脱酸玉米油中甘二酯含量有较大差异,当混合油碱炼至玉米油酸值为2.0~5.0mg/g时磷脂含量均低于150.0mg/kg(含磷量5.7mg/kg),精炼率可达78.0%,色泽有明显改善,此时碱炼油中甘二酯的保留率为73.0%~89.4%。采用单因素研究和响应面设计相结合对化学催化高酸值玉米油酯化脱酸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氯化锌添加量为0.18wt%、甘油添加量为150wt%(以理论添加量计算)、反应温度为189℃,反应时间为5.0h。此时,酯化油的酸值为1.2mg/g,甘二酯含量为6.38%。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玉米油的脱色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10wt%,脱色温度100℃,脱色时间30min时脱色效果最好,此时脱色油精炼率为91.4%,罗维朋色泽从Y30.0、R20.0降至Y30.0、R3.2,脱色率为91.5%。对影响玉米油回色的因素进行初探。回色玉米油与新鲜一级玉米油相比,酸值和茴香胺值变化不大,过氧化值约为新鲜玉米油的40倍,生育酚总量仅为新鲜玉米油中的一半。玉米油的回色与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低温储存可有效延缓玉米油回色的时间。玉米油的回色发生在油脂氧化初期,此时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为0.55mmol/kg,茴香胺值和生育酚含量变化不大。而氧化后期(过氧化值大于2.2mmol/kg)玉米油色泽均维持在较深的水平,但生育酚含量随氧化程度的加深开始显著降低,加入抗氧化剂TBHQ可以有效延缓玉米油及生育酚的氧化,但对回色现象并无显著改善。
其他文献
<正>一、找准切入点,巧妙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语设计巧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主题。因此,对导语的设计不可小觑。针
建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必然趋势。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仍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这种差距使得中国公民社会建构任重道远。本论文正是基于为了更好推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途径就是阅读。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深入的文本阅读,不仅仅是
六年多前的2006年8月,当谷歌CE0埃里克·施密特在圣何塞的搜索引擎大会上第一次从商业角度提出“云计算”概念时,人们还不清楚它将会走多远,但六年后的今天,云计算产品和服务
本文构建了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依据1996-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SPSS12.0应用软件,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分析。将全国31个地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知识创新单靠个人或企业独立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它的顺利完成需要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型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
社会治理作为一种集体行动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心态作为支撑。社会心态是社会治理的隐性前提。良好社会心态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合法性支持,提升了民众的包容力,是社会治理的稳定器
<正>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考试无纸化、在线考试等逐渐走入校园。教育工作中繁重的出题任务与远程教育平时所需的大量作业编排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不小的工作量。智能
<正>编辑语:近些年,在成都不少经营河鲜风味菜的餐馆里,都比较流行炝锅鱼这道江湖菜。而要想烹制炝锅鱼,那就会用到"炝"这种烹饪手法。一般来说,"炝"多用于冷菜的制作,如炝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