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两汉诗歌为研究对象,借鉴西方套语理论,对其中反复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诗句、短语、词语等程式化的语言组织模式做一研究。具体通过研究这些套语的句法结构、固定位置、隶属主题、典型场景等内容,尝试分析套语在诗歌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及功能。再者,通过总结同类套语系统的替换模式及规律,将套语系统与两汉诗歌中的经典主题二者联系起来,分析诗人对套语以及套语系统的运用与诗歌经典主题的生成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关注到汉代诗歌程式化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用典和拟作。故在讨论套语之外,也对用典和拟作加以关注,以尝试更加全面、彻底地讨论两汉诗歌的程式化现象。本文共计四章:第一章“乐府诗套语研究”,共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乐府歌辞的套语及形成原因”,我们结合早期乐府的歌唱表演性质,从音乐曲调入手研究乐府歌辞的语言形式特点。我们发现乐府歌辞作为乐府这种综合艺术的文本形式,与音乐歌舞表演有着直接的联系,并带着大量的表演信息,乐府歌辞存在拼凑、分割、重复、以及与主题内容不一致等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又导致了歌辞中经典表达以及套语的形成。第二节“乐府诗中的套语现象及类型”,我们将乐府诗中的套语分为三类:表演程式化套语、主题类套语、固定曲调类套语,具体讨论其中的套语分布。第三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典型案例研究”,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为乐府诗套语分析的典型代表进行个案研究。第二章“古诗套语研究”,共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古诗十九首》中的套语及形成原因”,结合汉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将“古诗”这一特殊产物置于汉代诗歌由民间乐府向文人徒诗的过渡阶段讨论讨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套语及形成原因。第二节“《古诗十九首》中套语类型及分析”,考虑到《古诗十九首》的特殊情况,我们将其套语分为“全行套语”和“相似套语”两类进行研究。第三节“《行行重行行》典型案例分析”,将《行行重行行》作为《古诗十九首》套语分析研究的典型代表进行个案研究。第四节“其他古诗中的套语研究”,对“古诗”中除了《古诗十九首》以外的其他无名古诗中的套语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古诗作为乐府诗向文人徒诗的过渡阶段的产物,其生成特点及创作方式。第三章“主名文人诗套语研究”,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文人诗中的套语分布研究”,我们对汉代诗歌中有主名的文人诗中的套语分布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为“两汉文人诗”、“建安文人诗”两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二节“文人拟作、用典与套语的关系”,考虑到部分文人诗中存在拟作和用典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文本彼此之间产生相似或相近的经典表达,但拟作和用典与“套语”存在本质的区别,本节旨在通过区别拟作、用典与套语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主名文诗人中的套语分布情况以及形成原因。第三节,“典型案例分析”,具体结合有代表意义的文人诗创作来分析研究文人对现成套语的运用和再创作情况。第四章,“诗歌主题与套语系统”,共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游仙主题及其套语系统”,在总结两汉游仙主题诗歌的基础上,将游仙诗歌从套语模式角度分为“求仙丹”和“周游天庭”两大模式,分别讨论了其模式化主题之下常见的套语以及套语之间的组合排列规律。第二节和第三节“生命主题及套语系统”、“相思别离主题及套语系统”,基本研究方法与前述“游仙主题”一样,分别对每一主题之下的套语及模式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旨在将套语系统和诗歌主题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汉代诗歌的模式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