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群组织蛋白酶B与衰老相关心肾亚临床状态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puco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并受基因、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其中细胞向衰老表型进展是衰老相关病理过程的基础。细胞随增龄呈现一系列结构和功能改变,其中衰老细胞内环境的改变可导致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通透性增高,引起大量溶酶体水解酶释放到胞浆或组织间隙并被激活,参与衰老相关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衰老及多种疾病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CTSB在生理状态下,参与抗原提呈,组织器官发育等许多生理过程,在病理状态下,各种原因所致细胞损伤,如衰老、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等,导致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大量CTSB释放到胞浆及组织间隙并被激活,参与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自噬的发生,与许多疾病如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及其它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关,因此备受关注。并且近年研究发现CTSB随年龄的增加其血清中活性增强,其与衰老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而目前尚缺乏关于CTSB与衰老有关的亚临床状态改变的相关性研究。心肾相关疾病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者,心肾交互作用是老年共病的可能机制,也是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人群CTSB水平与衰老相关的心肾亚临床状态改变的相关性问题,探索参与衰老相关心肾功能障碍的细胞分子基础。  方法:⑴选取2011年沈阳各社区的健康人群,入选基于健康的体检报告或临床检查结果,入选标准包括:30岁以上的健康男性或女性,无精神障碍,心理健康,具有自理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急慢性疾病者。共有440人被招募,经过血液生化、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检查结果异常的71名个体,最终有369人(155名男性,214名女性)被选入研究。该研究通过中国医科大学伦理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014年对2011年选取的369名健康人群进行随访,排除终点事件(8例)、缺失随访(152例)或数据丢失(14例)的174人,最终,195人被确定为该纵向研究的样本人群(77名男性,118名女性,年龄36-87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心肌梗死、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或死亡。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⑵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静息10分钟后测量血压。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部分血样用于常规生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余血样采集后迅速离心、分装、冻存(-80℃)。根据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率过滤。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CTSB等特殊指标水平。所应用试剂盒是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中CTSB含量。所用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精密度。分别设标准孔、待测样品孔、空白孔。向微孔中分别加入标准品或样本,其中的CTSB与连接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然后加入生物素化的CTSB抗体,将未结合的生物素化抗体洗净后,加入HRP标记的亲和素,再次彻底洗涤后加入TMB底物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CTSB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⑷研究对象均接受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双平面改良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脉冲式多普勒,于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瓣尖水平检测心室充盈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E峰值)和心室充盈晚期血流速度(二尖瓣A峰值),并计算E/A比值。⑸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选择应用LSD法或Dunnetts T3进行各组均数的多重比较。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列联系数,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在横断面研究中,证实心肾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并具有性别差异性。发现CTSB随增龄其血清浓度增加(p<0.05),男性血清CTSB水平明显高于女性。CTSB水平与女性心脏舒张功能和肾功能明显相关,在调整混杂变量后,CTSB与女性SCr、eGFR的显著相关性仍然存在。②在纵向研究中,血清CTSB基线水平在不同心脏舒张功能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总体中,血清CTSB水平与心脏舒张功能相关。高血清CTSB浓度组发生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风险性明显高于低浓度组(OR=2.542,P<0.05)。然而,在调整年龄混杂变量后,该相关性消失。高血清CTSB浓度组发生心脏舒张功能改善的概率高于中等浓度组(OR=0.209,P<0.05)。在调整所有混杂变量后,该相关性仍然存在。基线期血清肌酐随CTSB浓度的增高而增高,eGFR随CTSB浓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然而,这种相关性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未被进一步证实。  结论:⑴血清CTSB水平与健康人群衰老相关心肾亚临床改变有关,其中CTSB对女性肾脏功能具有独立相关性,CTSB参与衰老病理生理过程中与其它细胞因子和分子存在相互关系,衰老是受多种细胞因子及分子综合作用和调控的复杂过程,血清CTSB或联合PTH等其它指标的测定可对健康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肾脏功能的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这些研究也有助于对衰老及相关心肾功能障碍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理解。⑵在纵向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健康人群血清CTSB与衰老相关心肾功能纵向改变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证明血清CTSB水平与衰老相关的心脏舒张功能相关。鉴别参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进展的因素有助于制定预防和缓解心肌重塑的措施。然而,该纵向研究没有证明出血清CTSB水平与肾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目前对于CTSB在衰老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有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