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阐明白背叶叶子的化学组成成分,探究发挥药效的可能成分;2.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收集的大鼠尿液标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在代谢水平探究TFM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同时,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独创性途径分析(IPA),找到白背叶叶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基因;3.探讨TFM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白背叶叶全成分分析及总黄酮的分离将白背叶叶子粉碎,50%乙醇回流提取即得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名称:基于微透析-代谢组学技术的壮药白背叶根抗肝纤维化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合同编号:81360689,项目起止时间:2014.7-2017.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阐明白背叶叶子的化学组成成分,探究发挥药效的可能成分;2.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收集的大鼠尿液标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在代谢水平探究TFM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同时,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独创性途径分析(IPA),找到白背叶叶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基因;3.探讨TFM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白背叶叶全成分分析及总黄酮的分离将白背叶叶子粉碎,50%乙醇回流提取即得白背叶叶子提取物。样品过滤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 Triple TOF MS/MS),结合标准品数据库分析白背叶叶子化学成分。将白背叶叶子提取物过聚酰胺柱,以30%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后过聚酰胺柱,以40%乙醇洗脱,洗脱液干燥后可得白背叶叶总黄酮(TFM)。取适量白背叶总黄酮,溶解过滤后行UHPLC Triple TOF MS/MS分析;2.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及IPA分析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TFM组),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均灌胃给予2 ml/kg CCl4(橄榄油1:1混合),每周2次,共16周。造模第8周,三组中各随机选取2只大鼠进行HE病理检查。确认造模成功后,于第9周起,TFM组大鼠灌胃100mg/kg的TFM,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的溶剂,每天一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24小时后,禁食不禁水,夜间于代谢笼中采集三组大鼠尿液,次日取材。大鼠麻醉处理后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室温下离心收集血清,用以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部分肝脏置于福尔马林溶液,用以后续病理切检查。血生化水平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尿液代谢物在TMF处理前后的动态变化。利用IPA分析寻找TFM改善肝纤维化的潜在靶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靶基因表达情况;3.TFM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采用CCl4诱导大鼠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灌胃给予秋水仙碱(每天0.2 mg/kg)、TFM(每天25、50、100 mg/kg),正常大鼠给予了相同剂量的溶剂;用HE染色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估,并通过自动生化分析检测血清生化参数水平;同时,通过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中的胶原蛋白沉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测量胶原参数和炎症因子;另外,使用相应的测定试剂盒来评估TFM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通过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肝纤维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1.经查阅文献并与商业数据库对比,共鉴定化合物63个,其中面积占比最高的为黄酮类,共18种。经聚酰胺柱洗脱后,得到白背叶叶总黄酮;2.TFM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并减轻炎症反应;尿液代谢组学方面,共发现7个潜在的生物标记物,主要涉及2个代谢途径;IPA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可能是TFM改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经TMF治疗后,TFM组大鼠肝脏中TNF-α蛋白及m 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3.TFM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中,相比于模型组,TFM组大鼠血清中的AST、ALT、ALP、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水平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得到逆转;此外,TFM显著减轻了胶原蛋白的积累,并降低了羟脯氨酸(Hyp),III型前胶原(PC-III),I型胶原蛋白(Col I),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FM明显抑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的标志性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改善了TIMP-1/MMPs平衡;此外,TFM还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而减弱了促炎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TNF-α;同时,TFM处理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结论:1.白背叶叶子含有丰富的黄酮成分,可能为白背叶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之一;2.TFM主要是通过纠正三羧酸循环及氨基酸代谢紊乱的途径改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同时,本研究发现TNF可能是TMF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基因;3.TFM可以减轻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减少ECM积累并调TIMP-1/MMPs平衡节,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以及NF-κB依赖性炎症反应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Ⅰ期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并讨论影响预后的因素。检索各大数据库中有关文献纳入meta分析,对术后化疗在Ⅰ期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中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Ⅰ期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26.0软件建立数据库行统计学分析。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
研究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穿刺患者尿液外泌体RNA测序分析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尿液外泌体mRNA,构建基于尿液外泌体mRNA的综合诊断模型,探讨其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为开发相应的临床检测试剂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尿液样本中的外泌体,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尿液外泌体RNA进行测序分析,获得具有显著差异性表达的mR
目的:探究术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对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医
目的: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异位骨化(HO)的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异位骨化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118髋)患者THA后HO的发生情况,以髋关节骨盆平片及Brooker分级法标准评定为诊断依据,通过影像学表现有异位骨化的66髋作为研究组,按Brooker分级记录;无异位骨化的52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因素分为一般因素、手术因素和实验检查因素,一般因素
目的:综合评估血管内超声引导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支架植入术预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和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hronic total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chronic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CTO”为主题词联合关键词检索Pub Med、E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肺炎及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认识,特别是合并重症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于2016年确诊的1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肺炎及脓毒血症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等数据库,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在小鼠Th9细胞中上调miRNA-145对细胞分化及相关因子IL-9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初始CD4+T细胞(Naive CD4+T cell)分选试剂盒从小鼠脾脏分离Naive CD4+T cel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后Naive CD4+T cell的纯度。Naive CD4+T cell随机设置为诱导组、对照组,用鼠抗CD3抗体(Anti-Mouse CD3e)及鼠抗CD28抗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对肺癌患者胸椎椎体CT骨量变化及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入院病理诊断肺癌患者119例,按临床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A组(n=70)使用培美曲塞+铂类方案化疗;B组(n=49)使用依托泊苷+铂类方案化疗,每21天为一个化疗周期,分别测量化疗开始之前(T0)?治疗2个化疗周期(T2)之后?治疗4
目的:探究鬼针草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方法:鬼针草总黄酮经由10倍体积80%乙醇回流,经大孔树脂HPD-100洗脱纯化后得到鬼针草总黄酮样品(TFB)。将TFB溶解在相应溶剂中,以抗坏血酸为对照,测定不同浓度的TFB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O2-·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清除率。利用棕榈酸(PA)体外诱HepG2细胞,构建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横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