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平原位于世界第一大黑土地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民国时期即有大量人口来此开荒,荒地迅速被垦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选择三江平原为入殖点,看重的就是其优质的农业资源。日本入殖移民的第一个定居点就是桦川县永丰镇所建立的弥荣村。 日本人来三江平原入殖移民有经济和军事上的考虑。既可以解决日本无地可耕贫苦农民的生活困境,又能就近防俄;加之伪满时期佳木斯是三江平原的直接管辖地,以佳木斯为中心形成的铁路网络可通达三江平原的各个地区,承担开发和输送三江平原农产品的使命,以解决日本国内用粮和军需用粮。 日本向三江平原入殖移民是从武装试验移民开始的。1932年至1936年,日本向东北的试验移民,为以后的大规模正式移民积累经验。“百万户移民计划”实施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东北移民,集团开拓团是最主要的移民形态。至1941年第一期百万移民计划完成之时,入殖三江平原的移民数在伪满20个辖区中最多,远高出排在第二的滨江省,占该阶段移民总数的24.4%。第二期百万户移民计划期间,三江平原仍然是重灾区,移民特点更多地体现在生产生活资料的残酷掠夺。 移民过程就是土地被掠夺的过程,入殖的移民团通过武力掠夺、廉价收买、农地造成等方式,大量掠夺中国农民手中的耕地,其中大部分是已耕地。农民没有了土地,一部分成为了日本人的佃农,一部分被勒令当了劳工,大部分抛家弃子、流落山林去开荒,被残迫致死的不可计数。移民侵略者来到三江平原,为了更加便利地为防俄做准备和开发运输农产品,掠夺了大量劳工在这里筑路开矿、修建军事要塞,这些劳工一部分来自关内,大多数是本地农民。劳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生命和尊严受到践踏,死难无数。 随着中日战争的不断扩大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政府加紧了对东北农产品的掠夺。对农产品实行统制,既采取“粮谷出荷”搜刮更多的粮食,又施行鸦片毒化政策,既是伪满洲国财政之重大来源,同时又是麻醉东北人民的最好办法。此举给三江平原农业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