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在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掠夺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平原位于世界第一大黑土地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民国时期即有大量人口来此开荒,荒地迅速被垦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选择三江平原为入殖点,看重的就是其优质的农业资源。日本入殖移民的第一个定居点就是桦川县永丰镇所建立的弥荣村。  日本人来三江平原入殖移民有经济和军事上的考虑。既可以解决日本无地可耕贫苦农民的生活困境,又能就近防俄;加之伪满时期佳木斯是三江平原的直接管辖地,以佳木斯为中心形成的铁路网络可通达三江平原的各个地区,承担开发和输送三江平原农产品的使命,以解决日本国内用粮和军需用粮。  日本向三江平原入殖移民是从武装试验移民开始的。1932年至1936年,日本向东北的试验移民,为以后的大规模正式移民积累经验。“百万户移民计划”实施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东北移民,集团开拓团是最主要的移民形态。至1941年第一期百万移民计划完成之时,入殖三江平原的移民数在伪满20个辖区中最多,远高出排在第二的滨江省,占该阶段移民总数的24.4%。第二期百万户移民计划期间,三江平原仍然是重灾区,移民特点更多地体现在生产生活资料的残酷掠夺。  移民过程就是土地被掠夺的过程,入殖的移民团通过武力掠夺、廉价收买、农地造成等方式,大量掠夺中国农民手中的耕地,其中大部分是已耕地。农民没有了土地,一部分成为了日本人的佃农,一部分被勒令当了劳工,大部分抛家弃子、流落山林去开荒,被残迫致死的不可计数。移民侵略者来到三江平原,为了更加便利地为防俄做准备和开发运输农产品,掠夺了大量劳工在这里筑路开矿、修建军事要塞,这些劳工一部分来自关内,大多数是本地农民。劳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生命和尊严受到践踏,死难无数。  随着中日战争的不断扩大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政府加紧了对东北农产品的掠夺。对农产品实行统制,既采取“粮谷出荷”搜刮更多的粮食,又施行鸦片毒化政策,既是伪满洲国财政之重大来源,同时又是麻醉东北人民的最好办法。此举给三江平原农业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其他文献
水运是中国历史时期历代王朝物资传输的主要方式。南宋都城临安,区位优势明显,是江南运河、浙东运河及钱塘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江南运河对南宋江淮地区财赋的转输,政令布达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的逾10万的留学生群体始终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联系密切,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历史已经证明
江浙铁路风潮是20世纪初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事件。 商办江浙铁路过程中,浙省绅商走在了前面,为反对美国人对浙赣铁路的觊觎迅速筹议商办浙省铁路。苏省绅商紧随其后,在收回沪宁
前苏联历届领导人十分重视西伯利亚的经济开发。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决策层提出了“超高速度”开发东部地区的战略,西伯利亚开发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本文重点
本文以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徐福东渡事件作为对象,从有关徐福的文献记载、历史传说、研究历史和现状、徐福里籍、徐福东渡航路、传说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徐福东渡研究的历史
本文对古代金华地区药业进行了研究。金华地区以中药材品种之多、质量上乘而闻名浙江乃至全国,究其原因在于金华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以及地形独特。其地形主
柔然,又作蠕蠕、芮芮、茹茹等,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在蒙古草原上出现的第三个大的民族集团。公元402年,柔然首领社仑称可汗,建立政权,直至555年被突厥所灭,柔然政权在我国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