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的放疗对小鼠移植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在6周雌性C57BL/6J小鼠右后肢皮下接种Lewis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3Gy*10f组(3Gy)、8Gy*3f组(8Gy)、20Gy*1f(20Gy)组,每组4只小鼠.第9天给予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5f/w,每隔3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瘤径.于接种移植瘤第30天,收集小鼠肿瘤组织、脾脏组织,并研磨制备单细胞悬液,经表面染色或者胞染或者核染,上机检测肿瘤组织及脾脏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CD8+T细胞含量并计算其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小鼠眼球取血离心后获取血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检测IL-2、IL-6、IL-10、IL-13、IFN-r等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机制研究,将荷瘤小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C)、3Gy*10f组(3Gy)、8Gy*3f组(8Gy)、3Gy*10f+αMDSC(3Gy+)组、8Gy*3f+αMDSC(8Gy+)组,分别在放疗第2、6、10天给予200ug Gr-1抗体腹腔注射治疗,于接种移植瘤第30天,采集的小鼠肿瘤组织、脾脏组织通过FACS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的Treg细胞;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IL-10、IL-13、IFN-r等细胞因子;记录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 结果:流式结果显示:对于Treg细胞,小鼠肿瘤浸润的Treg细胞百分比在3Gy与20Gy组分别为17.5%,6.8%,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小鼠脾脏浸润的Treg百分比分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MDSC细胞,小鼠肿瘤浸润的MDSC百分比在3Gy、8Gy和20Gy组分别为32.6%,19.6%,8.3%,8Gy和20Gy组MDSC含量明显低于3Gy组(P<0.05);小鼠脾脏浸润的MDSC百分比在3Gy、8Gy和20Gy组分别为26.7%,12.5%,8.3%,8Gy和20Gy组MDSC含量均明显低于3Gy组(P<0.05).对于CD8+T细胞,小鼠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百分比在NC、3Gy、8Gy与20Gy组分别为3.3%、2.1%,7.6%、9.7%,8Gy和20Gy组CD8+T含量均明显高于NC及3Gy组(P<0.05);而各组小鼠脾脏浸润的CD8+T百分比分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ELISA结果:对于IL-6细胞因子,血浆中NC、3Gy、8Gy组浓度(pg/ml)分别为4.8、12.9、6.4、7.8pg/ml;3Gy分别与8Gy及NC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IFN-r细胞因子,NC、3Gy、8Gy、20Gy组浓度分别为4.3、6.3、10.4、12.6pg/ml,8Gy和20Gy血浆中IFN-r浓度均明显高于NC及3Gy组(P<0.05);血浆中未检测到IL-2、IL-10、IL-13这个三个细胞因子.移植瘤生长曲线:NC、3Gy、8Gy、20Gy各组有差异,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去除MDSC,实验结果如下.流式结果显示:小鼠肿瘤浸润Treg细胞百分比在NC、3Gy、8Gy、3Gy+及8Gy+组分别为23.%、30.1%、18.4%、22.1%、12%%,3Gy与8Gy组,3Gy+与8Gy+组以及8Gy与8Gy+这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脾脏浸润Treg细胞百分比在各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ELISA结果:血浆中IL-6的浓度在NC、3Gy、8Gy、3Gy+及8Gy+组分别为5.4、18.1、9.7、8.4、4.7pg/ml,3Gy与8Gy组,3Gy+与3Gy+组以及8Gy与8Gy+这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未检测到IL-2、IL-10、IL-13、IFN-r这个4个细胞因子.移植瘤生长曲线:NC、3Gy、8Gy、3Gy+及8Gy+组的肿瘤体积(mm3)分别2289、1609、1377、852、690mm3,3Gy+和8Gy+组分别与NC、3Gy、8Gy组的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8Gy*3f较3Gy*1f分割放疗能减少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状态,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MDSC抑制性免疫细胞及IL-6细胞因子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