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成果在规划指标分解中的应用研究——以卢龙县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呈现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扩张性与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同时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起步并进入发展阶段,社会的发展和用地扩张迅速。无论是从保护土地资源、完善土地科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和土地合理配置的角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以及其成果应用的研究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即将启动的大背景下,结合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新内涵,依据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特点,应用广义的用地概念来探讨县域土地整体的集约用地范畴。依照系统论的观点,主要针对土地利用系统中建设用地、农用地两大子系统,分别按照所要达到的评价目的和各个系统的不同特点,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评价方法和模型,这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践的基础。以卢龙县为实证进行了两大子系统集约利用程度的评价,并最终得到集约评价成果。通过分析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及其特点,结合当前规划指标分解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应用到规划指标的分解中去。本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依照系统论的观点,将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分为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两大子系统,通过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的探讨,分别构建了评价体系; (2)依照两大子系统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特点,结合整体需要分别选择了合适的方法,以卢龙县为例分别对其两大子系统进行了集约利用程度的评价,并最终得到评价成果,结果表明,卢龙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平均水平不高,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指数为0.0982,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指数平均为0.3511。 (3)找到了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与规划指标分解的融合点,借助主成份分析法把建设用地集约利甩评价的成果作为因子引入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过程中,进行指标分解,结果表明卢龙县的建设用地分配比例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卢龙镇、石门镇以及刘田各庄镇的建设用地占全县的比例处于第一个层次,模型计算分配比例均大于10%,木井乡、印庄乡、燕河营镇次之,分别为58.80hm2、49.611hm2和47.87hm2:双望镇42.67hm2、蛤泊乡41.82hm2陈官屯乡39.09hm2处于第三个层次;潘庄镇、刘家营乡、下寨乡分解得到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在35hm2以下,比例在5%左右,可以划归为第四个层次。 (4)结合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利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对基本农田指标的分解模型加以修正,分解指标最多的乡镇是卢龙镇和刘田各庄镇,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为4060.6hm2,3648.2hm2;最少的乡镇为刘家营乡,基本农田面积1408.3hm2,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修正后模型的科学性更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水平大幅度改善时,发展对土地空间的需求旺盛,已有的建设用地根本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这一需求。而
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项目编号:2003BA808A2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像光谱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评价中的应用”(项目
学位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水稻生产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施用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水稻养分管理上仍存在如氮肥用量
以温州蜜柑(稻叶)和圆红纽荷尔脐橙两个品种柑橘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CF)为对照,设立3个滴灌减量施肥处理(DF;施肥量分别为常规施肥量 N、P、K的50%、75%、100%),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