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m厚高强钢K-TIG焊接工艺及电弧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TIG焊是一种新的匙孔电弧焊接工艺,通过较大的焊接电流产生具有穿透力的电弧,实现穿孔焊接。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6-12 mm厚的不锈钢板和钛合金,对于厚度较小的板材,小孔的稳定性会变差,容易出现穿孔不稳定甚至焊漏的问题。而如果能通过K-TIG焊接工艺,实现3 mm厚的945高强钢的稳定焊接,将很大程度节省时间成本和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推动国内船舶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针对3 mm厚945高强钢,进行K-TIG焊接工艺研究,旨在探究影响3 mm厚K-TIG焊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进而拓宽K-TIG焊的适用范围。首先,针对3 mm厚的945高强钢,开展了K-TIG焊平板堆焊和对接焊接工艺试验,得到了稳定穿孔的工艺区间,对接时焊接速度在650~700 mm/min,焊接电流在355~370 A时,可以稳定穿孔。焊接过程中小孔稳定,但是存在咬边问题。焊接过程中,通过双面视频摄像观察小孔动态变化并对小孔出口进行了特征参数提取。研究发现,在一定焊接速度下,焊接电流过小,会导致不穿孔,或者小孔逐渐变小或闭合,之后不再穿孔。而焊接电流过大,会导致小孔逐渐变长,之后不穿孔或间隔穿孔,甚至出现切割状态。稳定穿孔后,焊缝深宽比相较于未穿孔时增加了41.4%。研究发现,小孔出口的尺寸与小孔稳定性有重要关系。焊接电流主要影响小孔出口沿焊接方向的长度a,而宽度b变化并不大。a随焊接电流的增大而增大,a过大后就会导致穿孔的中断。稳定穿孔的小孔出口的长度在5~7 mm的范围内波动。然后,对不同焊接参数的高强钢K-TIG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发现,焊缝中组织以粒状贝氏体和条状贝氏体为主,还有少量板条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焊缝硬度的波动很大,在240~300 HV之间。熔合区和过热区晶粒严重长大,组织主要是粒状贝氏体,条状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相变重结晶区的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不完全结晶区为粗大的铁素体。热影响区在熔合线附近硬度比较高,距离焊缝越远硬度逐渐降低。对接试样均断裂在母材位置,抗拉强度均在530 MPa以上,达到了母材强度的90%以上,而伸长率在10%~18%的范围,远低于母材的伸长率,断裂方式为微孔聚集型延性断裂。最后,为进一步探究K-TIG焊接机理,对K-TIG焊接电弧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未穿孔和穿孔两种状态下的电弧特性,并进一步探究了焊接参数对电弧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K-TIG焊接中,穿孔后对电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阳极附近区域。穿孔后,弧柱区电势梯度减小,高温等离子体从小孔高速流出,阳极表面中间温度升高,两边温度降低。阳极表面受电弧压力最大点在小孔上壁面上,为420Pa。焊接电流的增大以及钨极尖端角度的较小,均会导致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和速度增大,弧柱区电压增大,小孔内壁所受电弧压力增大。而钨极尖端高度的增大,会导致电弧中心位置温度降低,两侧远离中心位置温度升高,轴向温度梯度减小,弧柱区电压增大,小孔内壁所受电弧压力减小。保护气流量的大小对电弧特性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数学科目的学习日益强调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显然,这些素养的获取离不开数学文化的熏陶。正是基于此认识,数学文化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学术界目前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学术性层面的理论争论,对于数学文化如何融入数学教学实践并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关研究明显还不足。尽管数学文化知识充满趣味
实验室的管理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管控,从抽样到检测、数据报出,看似简单实际涉及程序庞大,要想将一个样品的分析结果准确报出,人、机、料、法、环、管都需要做好管控,本文章将从多角度来诠释实验室管理的关键点。
虽然大数据为社会大众予以诸多便利,但随之也带来诸多影响与危害,很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威胁到个人财产与信息安全,因此,社会大众在大数据时代应当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从根本上对个人信息与财产予以相应保障。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基础,在对大数据时代的基础概念进行介绍后,分析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风险隐患,继而指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体系对抗是未来攻防对抗的基本形式。基于某高速导弹武器典型应用模式,完成了体系对抗可视化仿真推演系统设计。在攻防对抗的背景下,完成系统框架设计、推演流程设计、三维实体和战场环境建模。在仿真数据实时驱动下,可视化展现了某高速导弹武器体系攻防对抗的全过程,并展示了可视化仿真效果。
临床医生要进行临床实践,就不得不置身于临床研究证据的海洋之中,而这些证据在应用到个体病人时,其精确性、一致性与适用性各不相同。人们期望医生紧跟时代步伐、权威且诊疗水平高。而工作环境则要求他们节约医疗成本,并对医疗保健的质量和安全负责,从而使病人的意愿与社会和职业期望相一致。
最近几年,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十分快速,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目前,在大数据兴起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在面临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数据信息被窃取、遭受网络黑客的攻击、大数据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欠缺、安全监督力度较差等。因此,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成因,学习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并结合中国网络的安全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的防范力度变得更加重要。本文从数据安全体
基于2001—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演进阶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分区和生态功能分区等,其中功能分区类型以主体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旅游功能分区和环境功能分区研究为主,土地利用分区侧重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研究视角,生态功能分区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功能研究为主;(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智慧物流开始变成了现代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方向,其自身的特点是对新兴技术的有效应用。智慧物流新兴技术主要涉及到了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还有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五项。智慧物流新兴技术其自身的功能体现在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同时完成物流技术的快速换代,同时减少物流企业成本以及提高物流服务体验。智慧物流新兴技术主要是将应用场景以及环节作为基础,仍需要确认其面对的挑战,使用多元应用措施去对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