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评价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评价目标的实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发展性评价是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评价新范式,是时代发展的诉求。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实施要求其主评者教师具有相应的评价素养。而现实教学中,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较低,这成为阻碍义务教育教师有效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结构体系,对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据此提出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提升策略。全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研究。1.导论本部分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论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了核心概念,并说明了研究设计,阐述了研究价值。2.发展性评价:理性诉求与实践困境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备受青睐。发展性评价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适应时代及教育发展的深刻理性,这表现于它的价值取向、核心理念、特性及基础性逻辑。同时受客观现实条件限制,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存在困境,这需要教育人的长期不懈努力。3.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价值定位与基本特性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教师教学智慧: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幸福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每位学生发展;营造良好课程评价文化,力促发展性评价有效实施。而突出质性评价的能力素养、强调生命关怀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发展的观念素养则是其基本特性。4.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结构体系基于个体素质结构理论将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知识素养、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素养、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情意素养。在“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知识素养分为评价原理知识、评价伦理知识、评价心理知识、评价实践知识四个要素。基于对发展性评价过程的认识,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素养分为评价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应用与交流能力、评价反思与研究能力。同时根据教师专业情意素养研究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将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情意素养分为评价价值观、评价目的观、评价学生观和评价心向四个要素。5.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现状、问题与成因以自编的“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选取重庆市北碚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为研究总体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如下问题: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知识素养贫乏,实践经验急需充实;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能力素养较低,评价反思、研究及设计能力亟待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情意素养淡薄,应加强对发展性评价的全面认识;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的发展不足,需采取多样化的发展途径。结合访谈资料分析,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教师的评价实践不足及未形成良好的评价环境。6.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提升策略根据对义务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素养现状、问题及成因的分析,要提升义务教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素养,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要增加评价实践并激发内驱力;要创新评价理念并保障贯彻实施;要尊重并提升教师专业自主权;要持续开展教师教育活动并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