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来,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民众生活质量日益提升。这一背景下,相关部门纷纷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并将其纳入到一种国家战略层面,相应的,社会民众的全民健身观念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强。同样,在不断增加的压力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变得愈发紧张。较高压力生活状态下,人们对于如何缓解工作压力、维持健康生活的要求也会日益强烈。所以,在诸多体育运用中,马拉松对于场地及设备场地的要求比较低,一双鞋,一条马路就可以迎合人们的需要。所以,马拉松运动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迅速普及和推广。马拉松在我国发展中,即便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不过,该运动普及与推广的时间有限。北京马拉松于1981年正式召开,该次比赛是中国田径协会在获得国际田径联合会批准后举办的第一次城市马拉松比赛。当时的参赛选手主要是国内外的职业马拉松运动员,大众选手寥寥无几。2014年10月,《关于加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指出,对于马拉松比赛活动的审批权实行逐步放开的政策,使得马拉松赛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起来。马拉松的兴起对于人们来讲有什么意义,它对人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又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议题。人物访谈片《“孤独”的跑者》从选题背景,作品阐述,创作理念,作品艺术手法分析,以及不足点思考等角度对影片进行阐述并加以详细分析。作者凭借广播电视艺术学理论和自身专业能力,将对马拉松运动的思考与感悟融入影片之中,希望能让观众借此了解马拉松运动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从而丰富其对马拉松运动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