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建筑研究及其现代演绎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通过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迁徙过程中对新的经验的吸收和借鉴,逐渐形成了适合生产力水平、顺应自然环境,反映客家历史、社会和文化理念的具有客家特色的地域建筑。由于社会的变革,全球文化交流密切带来新思想观念、新生活方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出现,都冲击着传统客家建筑。现代客家建筑风格混乱且建设无序,亟需总结前人经验,吸收传统客家建筑的营养,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新建筑。   本文取闽西客家腹地的作为研究范围,从客家建筑着眼,研读了大量闽西客家建筑研究的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和访谈,从三大方面进行闽西客家建筑的研究。   首先从社会、文化入手理清建筑产生背景,包括分析闽西民系的形成,闽西宗族社会的特点,建筑风水观、建筑礼制特色等;其次着重分析客家建筑的形态,梳理闽西客家建筑形制,分析归纳其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并详细研究闽西客家民居的平面、空间特色、结构体系、外部造型;然后对建筑细部进行研究,分析闽西客家建筑的装饰特色,从门楼、窗、墙、屋脊等方面深入;以求了解其现存状况,总结其地域特色,对闽西客家建筑从文化到表象,从整体到局部有一个详尽全面的了解。   客家精神的现代体现,则是本文思考的另一个主题。论文最后总结闽西建筑的文化与风格,选择出最具闽西客家韵味的建筑元素,并做现代建筑的语汇提取,尝试为现代闽西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个参考,以传承闽西地区的客家文化、文脉。最后附上两个关于闽西客家民居的现代设计的实际项目,以资参考。
其他文献
当今,人们的消费已经越来越着重于对自身形象、品位、身份和情感等方面,即波德里亚所提出的“符号消费”。城市商业街区作为消费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受符号消费的影响最为深刻,对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使得地域文化逐渐衰败甚至消亡。城市的水资源各有其特点,对创造城市个性、展现滨水城市的特色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体现地域文化滨水空间的设计
继世界发达国家陷入社会老龄化的困局之后,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提高,这一问题正在我国凸显。据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
学位
一直是建筑设计的研究主题之一。当今建筑形态设计正处于从简约单一形体向复杂和多元化发展的时期,对建筑形态设计的研究也从传统的范式转变为以数字化为手段的自上而下的范式
传统的中心区空间发展研究一般认为,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分布由内向外逐步衰减,形成一种类似“山峰”的逐步降低模式,但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服务行业向城市中心地区集聚的模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无数的高楼大厦在最近十年间拔地而起。高速的发展导致一些建筑师在设计工作中盲目地追求高效率,而忽视提升设计品质。同时
伴随着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得到了很大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是,这些保
快速的城市发展带动着城市化,高密度的建设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的现实,使大众更加注重中老年人的休闲生活。随着经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推